中耳炎3类型 宝宝无故拉耳是警讯

健康养生 2025-04-15 13:05健康新闻www.buyunw.cn

每年的国际爱耳日那个耳朵形状的阿拉伯数字“3”的日子,都在提醒我们关注耳朵健康和听力保护的重要性。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境:家中的婴幼儿白天烦躁不安,夜晚无法安稳入睡,甚至出现莫名的哭闹?又或者观察到他们经常无理由地拉扯耳朵、挖耳朵,电视音量逐渐增大,与你交谈时似乎听不懂你的话,频繁反问“你在说什么?”等等情况。请注意,这些可能是孩子中耳发炎的征兆。

我们的耳朵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这个充满空气的空间,又被称为中耳腔,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中耳腔里有三块听小骨锤骨、钻骨和镫骨,它们将外耳传来的声音传递至内耳。而连接中耳腔和鼻腔的信道叫做耳咽管,它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鼻咽部的液体倒流入内耳。只有在吞咽、打哈欠、打喷嚏等特定时刻,它才会打开以平衡中耳与大气压力。

很多人都有过搭乘飞机或电梯到达高层时的体验:耳朵会感到闷塞,听到的声音变小。这时,大多数人会通过吞口水或打哈欠来缓解这种不适感,这正是耳咽管的作用。当中耳腔因病菌感染而发炎时,我们称之为中耳炎。相较于成人,幼童的中耳炎发生率更高,这是因为他们的耳咽管较短、角度较平缓,细菌更容易进入中耳腔。

中耳炎的病源多来自上呼吸道感染的病菌,如肺炎链球菌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等。根据症状的不同,中耳炎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中耳炎、积液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1. 急性中耳炎: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症状明显,如耳朵痛、发烧、易怒、哭闹等。医生通常会采用10至14天的抗生素治疗。但如果症状持续不改善或反复发生,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2. 积液性中耳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部分由急性中耳炎引发。多数情况在1~2个月内会自行恢复,因此多建议持续观察。但若听力受到影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 慢性中耳炎:主要发生在成人身上,症状与积液性中耳炎相似,但存在鼓膜破洞,最明显症状是耳漏。轻微者可通过抗生素或耳滴剂控制感染,但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以奶瓶平躺喂食婴儿,应垫高头部或采用仿真喂母乳的姿势;在拥挤、卫生习惯不佳或长期接触二手烟的环境中要格外小心;孩子感冒时应戴口罩,发烧不适时应尽量在家休息;加强孩子对中耳炎高风险疾病的警觉,如颚裂、过敏性鼻炎等;秋冬及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是中耳炎的高发期,要特别注意。家长应教导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减少感冒并发中耳炎的风险。

中耳炎对患儿和家长来说都是一项挑战。通过提高警觉并尽量避免高风险因素,我们可以降低中耳炎的发生机率,让孩子和家长远离这一困扰。由网友『旅人不扰』本站,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