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叉助力康复康养系统,临床需求成医疗器

健康养生 2025-04-14 17:30健康新闻www.buyunw.cn

首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旨在医工交叉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临床问题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为人工智能与医工合作搭建重要平台。这次论坛汇集了医疗和工程科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共同医工交叉科技创新的意义与价值。

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院长樊瑜波在论坛上指出,生物医药是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作为慢病大国,在康复和康养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催生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而这一产业也因其独特性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崭露头角。医院中使用的康复训练系统和康复治疗设备便是这一产业的典型代表。它们充分体现了医工交叉的特点,为患有老年人、残疾人、慢病、痴呆症和自闭症等身体功能减退的人群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这些辅助技术和器具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辅助功能,减轻身体功能损失带来的严重后果,降低卫生和护理费用,并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一领域,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和智能康养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坛上发布的“北京医工交叉创新前沿技术十大热点方向”中,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和智能康养成为其中的两大领域。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领域包括穿戴或植入式物联网健康智能系统、AI医疗健康管家与云服务以及AI辅助影像识别与诊断等技术。智能康养领域则涉及到情感识别与自然交互陪护机器人、智能感知与交互康复训练系统等技术。

樊瑜波强调,互联网+养老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创新,也要注重康复辅具、健康类产品的研发。要从人力粗放型向高新技术精准型转变,将先进的科技手段综合应用到医院、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康养等领域。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表示,目前国家对于医疗器械创新的支持力度空前。自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10日,国家已受理了超过1200项的医疗器械申请,其中232项被批准进入特别创新医疗通道。他强调了申报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的注意事项,包括确保申报产品的创新性和真实性,从病人需求和进口医疗器械研究着手,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分享了医工交叉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他表示,北医三院近年来转让了多项成果和专利,应用领域广泛。在医工交叉过程中,如何实现知识产权分配、建立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体系仍是待解决的问题。

樊瑜波补充说,医工交叉中医疗人才和工程科技人才的交叉融合至关重要。他提出了“医疗健康+X”的概念,强调创新成果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需要解决问题为导向,并考虑临床的需求性、可靠性和医药性。注册监管政策需要精准化,推进医疗器械纳入医保,使产品更加贴近老百姓的需求。

本次论坛由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卫健委和海淀区人民的领导与支持下举办,由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多个单位联合承办,为医疗和工程领域的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的平台,推动了医工交叉科技创新的发展。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