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孕病历_不孕的中医病历
不孕症的中医定义与诊断标准
中医将不孕症定义为:女子婚后同居一年以上,配偶性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现代社会中,未婚同居现象普遍,故临床诊断已不局限于婚姻状态,而以同居时间和未避孕为主要依据。诊断时需排除男方因素(如精液异常)及女方器质性病变(如输卵管阻塞),强调"夫妇同查"的原则。
中医辨证分型体系
肾虚型不孕(核心证型)
1. 肾气虚证:婚久不孕,月经后期或闭经,经量少色淡,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治法以补肾益气、调补冲任为主,方选麟珠加减。
2. 肾阳虚证:除不孕外,见性欲淡漠、面色晦暗、小腹冷痛、带下清稀、大便溏薄、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补肾温阳,方用温胞饮加减。
3. 肾阴虚证:表现为婚后不孕,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阴补肾,方选养精种玉汤加减。
其他常见证型
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不孕症的核心病机在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肾虚(包括阴阳气血不足)直接影响卵泡发育与排卵;肝主疏泄,肝郁气滞可致排卵障碍;脾虚痰湿则影响胞宫环境;血瘀可导致输卵管不畅或内膜容受性下降。
临床常见复合病机,如"肾虚肝郁"、"脾肾两虚夹痰湿"等,需通过四诊合参(尤其重视舌脉象)进行综合判断。例如舌根胖大苔白腻提示肾阳不足兼寒湿;舌尖裂纹多属心肝郁火;舌紫暗有瘀斑则为血瘀之征。
治疗方案与用药特点
中药治疗
1. 分期调周法:
2. 特色用药:
综合疗法
典型医案参考
案例1:34岁女性,结婚3年未孕,月经量少色淡,腹冷便溏,舌淡脉细。辨证为血虚肝郁、中阳不振,予黄芪建中汤合逍遥散加减(黄芪、桂枝、柴胡、当归等),服药3个月后妊娠。
案例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胖多毛,月经稀发,舌根胖大苔白腻。治以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黄芪、白术、半夏、茯苓等),调理半年后成功受孕。
案例3:十年不孕患者,经辨证属宫寒血瘀,予温经汤加紫石英、生附子等温热药,配合针刺治疗,一个月后即孕。
治疗注意事项
1. 疗程要求:一般需要3-6个月经周期的系统调理,不可急于求成
2. 生活调摄:肾虚者避寒保暖,痰湿者控制体重,肝郁者保持情绪舒畅
3. 中西医结合:对输卵管阻塞等器质性问题,可配合西医手术;排卵障碍者可短期结合促排卵药
4. 男方因素:约30%不孕症涉及男性因素(如少弱精症),需夫妇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