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指引保障封控管控区物资供应 引导居民理性采购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发表了重要讲话。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为确保封控管控区域内的物资供应稳定,郭文杰透露了北京市物资保障及保供稳价组制定的一项重大举措《新冠疫情期间为封控管控区提供民生物资保障的商超及前置仓工作指引》。这一指引共包含三大项、十八条细则。
郭文杰强调,位于封控管控区周边的商超和前置仓正在加大物资供应储备,确保在特殊时期的物资供应。目前,这些区域的商超和前置仓已经按照正常情况的3倍进行备货,对于需求量特别大的重点区域更是提升至5倍。为了保障物资能够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些区域也在动态调配补充配送人员,优先安排已经过健康检测的“白名单”人员进行配送。属地和企业也在协同为保供人员安排住宿和休息场所,设置专门的核酸检测点或绿色通道。
为了保障市民的线上线下购买需求和配送服务,实施接驳配送和无接触配送成为了新的配送方式。在封控区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负责将商品送货上门,而在管控区,配送至楼栋门货区,由订购人员错峰自取。为了提升配送效率,线下商超与居民购买需求的对接渠道也被打通,鼓励集采集配。
对于那些位于封控管控区内的商超和前置仓,郭文杰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位于封控区的商超和前置仓将按照市、区防疫要求暂时关闭,而位于管控区的商超和前置仓则可以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线上销售、“点对点”闭环配送。如果确需关停,必须履行相关报批程序,并由属地和企业协调周边门店或前置仓进行配送,确保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建立安全畅通的物资运输通道也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封控管控区内的商超和前置仓能够及时补货。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鼓励封控管控区内的保供人员就地转为志愿者,引导居民理性适量采购,并保障特殊群体的需求。商场、超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指引》执行。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北京市在疫情期间能够稳定保供、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