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亮未来华大基因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
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盛大召开,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和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学术支持,华大基因主办。本次大会以“精准防治、普惠可及”为主题,于2021年10月23日至24日盛大召开。
本次峰会设立了四大专场,超过三十场主旨报告和七十位专家分享,吸引了超过三百位参会者,共同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未来。大会以顶尖科学家为引领,汇聚了众多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和行业领袖。其中,詹启敏院士、樊嘉院士等进行了开场致辞。
在前沿技术专场中,杨焕明院士从全球新冠疫情出发,全面阐述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组学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对肿瘤防治的重要意义。周晓燕教授、张凯教授和吴逵教授分享了关于biomarker与精准诊疗、肿瘤早筛现状与未来的见解。会议还聚焦了肿瘤临床中的新技术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华大基因副总裁朱师达介绍了华见微肿瘤MRD定制化检测及其在多中心研究中的应用。彭俊杰教授、袁瑛教授和Alexey Aleshin博士了MRD检测在肠癌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前景。会议还就如何应用新技术进行指导干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积累,推动MRD检测规范化进入指南。
除了前沿技术专场,本次会议还设有肿瘤防控专场。王锡山教授指出我国肠癌防控形势严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将防控窗口前移。业界顶尖专家、互联网医疗和保险行业大咖以及主流媒体齐聚一堂,围绕中国肿瘤早筛早诊早治现状、肿瘤“筛诊保治”防控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和跨界对话。樊代明院士强调了关注肿瘤早筛、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性,并指出精准防治的目标是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华大数极CTO汪宇盈分享了华大基因在多组学分子检测技术应用于癌症诊断和筛查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场专家还从肠癌筛查民生应用、真实世界数据、肿瘤防治策略、肿瘤精准筛查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了肿瘤早筛早诊早治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展现了我国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力。通过专家的研讨和跨界对话,共同推动了癌症早诊早治的发展,为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王海银教授从公共卫生经济学的视角,解读了肿瘤筛查的价值。他强调了早期筛查对于肿瘤防控的重要性,并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随着“筛诊保治”成为肿瘤防控的核心理念,业界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如何通过这一理念优化肿瘤防控建设。
肿瘤防控专场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异常激烈。专家们围绕【如何通“筛诊保治”四位一体进行肿瘤防控建设】的主题展开头脑风暴,深入剖析肿瘤防控工作的痛点与解决方案。邢金良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希望通过技术、产品和应用三个方面的努力,推动科学防控体系的发展,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紧接着是妇科肿瘤的精准论坛。全国妇瘤临床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诊疗进展及分子标记物的动态。吴小华教授在主席致辞中指出,精准检测是精准治疗的基础。会议还就两大妇科肿瘤的精准诊疗方向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会议由多位知名专家主持,包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孔北华教授等。在主旨报告环节,周琦教授分享了ESMO2021的进展,指出晚期、复发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靶向和免疫治疗已成为主要趋势。华大基因副总裁也阐述了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标记物进展。
在遗传性肿瘤环节,尹如铁教授详细解读了妇科肿瘤相关的四种肿瘤综合征。来自各地的专家就妇科遗传咨询门诊的临床实践和困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新型分子标记物专题同样引人关注。吴鸣教授讲解了卵巢癌精准诊疗中的进展,而陈晓军教授则详细介绍了分子分型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与会专家还就未来妇科肿瘤的精准诊疗之路进行了主题讨论。
在关于大panel在妇科肿瘤中的之路专题中,温灏教授强调了HRD检测的重要性,认为大panel的检测为晚期和罕见病理类型的卵巢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与会专家就基因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疗中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深入。
会议的尾声由吴小华教授作总结,他指出妇科肿瘤专场内容全面,涵盖了基因检测技术在妇科肿瘤的多个方面。他强调,精准防治需要多方合作,包括妇瘤临床医生、病理医生、检测机构和药厂等,以实现妇科肿瘤的精准诊疗。
在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建设标准和规范专场,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等指出精准治疗离不开精准诊断,而精准诊断则离不开精准诊断实验室的建设和规范运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的李金明教授等专家就LDT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深入和分享。与会专家还就院内开展LDT产品运行的挑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次会议内容生动丰富,为肿瘤防控和妇科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在Session2高通量实验室平台实践活动中,我们邀请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马杰教授分享本院分子病理实验室的建设历程。马教授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建设的各个环节,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先进的科技理念与医疗实践相结合,打造出高效、精准的实验室。
华大基因副总裁刘娜女士为我们揭示了华大基因的优势,详细阐述了华大在肿瘤高通量测序领域的领先技术。刘娜女士还介绍了华大提供的肿瘤高通量测序实验室院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化流程、特色试剂盒以及实验室建设服务等。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及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董林教授和叶庆教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BRCA-HRR-HRD高通量测序及肺癌高通量测序产品方面的经验。各位专家深入了高通量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纪元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李青教授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韩博教授和刘希教授共同参与了讨论,就高通量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他们分享了各自在高通量测序领域的经验,展示了医疗科技如何推动实验室的发展进步。
梁智勇教授和刘东戈教授在大会上强调了肿瘤患者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的重要性以及院内肿瘤高通量实验室建设的紧迫性。他们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患者对精准医疗的需求增长,高质量、高效率、高性能的肿瘤高通量测序实验室建设成为医院的迫切需求。他们相信,在医院和华大基因等优秀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肿瘤防治事业将迎来新的突破。
此次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精准防治、普惠可及”的停止。华大基因将继续与临床专家紧密合作,以领先的基因科技推动中国的肿瘤防治事业向前发展,携手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我们坚信,在医疗科技的推动下,我们将能够更有效地预防、诊断和治疗肿瘤,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