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公司市值送上41亿美元的Repotrectinib, 到底是个什
报道快讯:6月3日,全球领先的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宣布了一项重磅消息,他们以高达41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专注于研发靶向药物的Turning Point公司,该公司研发的Repotrectinib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仅仅一周后的6月10日,这款新药在中国获得了两项突破性疗法认定,标志着其临床价值的极高认可。
那么,Repotrectinib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的靶点是什么?在如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靶向药物市场中,它有着怎样的定位?离获得批准上市还有多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这些问题。
Repotrectinib并非一般的靶向药物,它可以针对三个不同的靶点:ROS1、TRK和ALK。这三个靶点都是激酶,当癌细胞内的基因发生突变时,这些激酶的活性会增强,促使癌细胞不断增殖。
这款药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同时对付三个不同的基因突变。如果把激酶的活性中心比作一把锁的话,那么Repotrectinib就是一把巧妙的钥匙,能够同时锁住三个激酶,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
那么,这些基因突变在癌症患者中有多普遍呢?以ALK和ROS1的突变为例,它们主要出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尤其是ALK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约为5%。在其他一些罕见肿瘤中,如青少年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突变的发生率更是高达90%。
NTRK基因的融合突变也会导致TRK激酶的活性大增,这种突变大约发生在1%的实体瘤中。实体瘤是除了血液、淋巴系统肿瘤之外的所有肿瘤的总称,包括常见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癌等。
虽然这些突变在癌症患者中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但考虑到癌症患者的基数庞大,实际病例数仍然不少。以肺癌为例,每年有大量的新增患者可以从ROS1靶向治疗中获益。尤其对于NTRK这样的突变,在各种实体瘤中都会出现,因此潜在的使用人群也非常庞大。
在已经批准的靶向药物中,针对ALK突变的最多。对于Repotrectinib来说,要想在已经存在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能够克服耐药突变。
以ROS1为例,克唑替尼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代靶向药物。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后可能会出现耐药现象,导致病情恶化。这是因为激酶发生了耐药性突变,让一代靶向药物失效。而Repotrectinib的出现,可能会改变这一局面,为克服耐药突变提供了新的希望。
图: Repotrectinib 与 TrkA 激酶的结晶结合(PDB ID: 7VKO)
Repotrectinib,这款药物与众不同。无论出现的是“溶剂前沿突变”还是“看守突变”,它都能保持强大的活性。为什么它如此独特?原因在于其较小的分子结构,使其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形状的“钥匙孔”,即使面对靶点蛋白的变异,也能牢牢地锁住。
Repotrectinib因其抗耐药突变的优势,获得了FDA的“突破性治疗”资格认证。对于那些已经使用过ROS1抑制剂但未经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epotrectinib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在非鳞状NSCLC患者中,如果检测到ROS1突变,应立即使用ROS1靶向药物,而Repotrectinib对抗耐药突变同样有效。
临床试验数据令人振奋。在针对有ROS1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TRIDENT-1)中,未接受过靶向治疗的患者经Repotrectinib治疗后,客观缓解率高达79%。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患者能获得长期缓解,18个月时的持续缓解率高达76%。对于那些已经产生耐药性的患者,Repotrectinib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也在中国展开,中国亚组人群的数据同样令人鼓舞。一线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高达91%。而对于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缓解率也在36%至67%之间。在安全性方面,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
在TRIDENT-1临床研究的380例患者中,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晕,总体发生率为61%,其中76%的头晕症状属于最高级别1级。在接受二期剂量治疗的287例患者中,安全性特征与整体数据保持一致。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有一部分患者是携带NTRK突变的实体瘤患者。在评估治疗效果的6例患者中,有3人实现了客观缓解,ORR(客观缓解率)高达50%。
Repotrectinib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它能有效穿越血脑屏障,对脑部病灶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肺癌患者,如果病情恶化出现脑转移,很多药物因血脑屏障而无法入脑,无法根治脑部病灶。一代靶向药物对脑转移的效果有限。克唑替尼作为ALK突变的靶向药物,在治疗相关NSCLC患者时,对脑转移的ORR仅约20%。在ROS1突变的二期临床试验中,无论患者是否出现脑转移,克唑替尼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但有脑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低。相比之下,Repotrectinib在动物实验中已证明能有效抑制脑转移。在一期临床试验中,接受治疗的6例脑转移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客观缓解率高达100%。
尽管Repotrectinib具有诸多优势,但距离上市仍有一段路要走。尽管它能一箭三雕,覆盖ROS1和NTRK靶点,但从临床需求来看,其应用范围仍有局限性。目前,Repotrectinib在NLCLC中的ROS1靶向治疗临床试验进展最快,但仅处于二期临床阶段,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与其他ROS1和NTRK靶向药物相似,Repotrectinib的批准主要基于单臂试验结果,主要终点为ORR。例如,克唑替尼、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的批准均基于类似的临床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FDA已经建立了灵活的机制以加速药物的上市时间,但加速批准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实际上,药物在获得有条件批准后仍需进行进一步验证。截至2022年5月,Repotrectinib已先后获得FDA三项“突破性疗法”和四项“快速通道”认证,有望凭借二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获得批准。如果进展顺利,Repotrectinib今年可能递交新药申请。
关于Repotrectinib的未来销售前景,高盛预测其年销售峰值可达12亿美金。要评估这一预测是否准确,我们可以参考其他药物的市场表现。无论如何,Repotrectinib的出色表现已经让其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其最终能否获得市场的广泛接受,我们拭目以待。在2017年,克唑替尼的全球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5.9亿美元,其中包括了对ALK突变阳性患者的治疗贡献。随着竞争的加剧,不论是面对ALK突变还是ROS1突变,克唑替尼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到了2021年,其年销售额虽然仍保持在4.93亿美元,但显然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恩曲替尼,这款在2019年刚刚在美国获得批准的药物,其销售才刚刚起步。目前,市场预测其年销售峰值将达到惊人的7亿美元。与恩曲替尼同样主要针对ROS1、NTRK的Repotrectinib,其销售额前景同样被看好,考虑到其未来可能用于耐药性突变的治疗,适用范围更广,加之治疗ROS1突变阳性患者的ORR数据表现优异,使得Repotrectinib有望超越恩曲替尼,甚至达到12亿美元的年销售峰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Repotrectinib需要尽快获得耐药性适应症的批准,并努力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Repotrectinib由Turning Point公司研发。今年6月3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计划以4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Turning Point公司,这一交易已获得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相比Turning Point公司之前的收盘价,BMS的收购价格上涨了122%,显示出百时美施贵宝对Repotrectinib及其ROS1市场的坚定信心。
再鼎医药与Turning Point公司的合作也备受瞩目。2020年7月,再鼎医药与Turning Point宣布合作,再鼎医药获得了Repotrectinib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为此,再鼎医药支付了高达1.76亿美元的预付款及后续里程碑付款。更令人振奋的是,Repotrectinib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突破性治疗认定,覆盖了多种类型的ROS1阳性NSCLC,这充分证明了其疗效和潜力。
对于Repotrectinib而言,眼下的重点是完成临床试验,提交新药申请。每一次的突破和进步,都是向市场成功迈进的一大步。作为新一代的抗癌药物,Repotrectinib以其卓越的疗效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疑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百时美施贵宝与再鼎医药的全力支持与合作,也将为其推广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