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成3老师爱喝糖饮!减糖3计划快学
近两成教师钟爱糖饮,减糖计划刻不容缓!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来,我们关注到国民营养健康的一项惊人数据:在19-64岁的教师群体中,过重及肥胖率达到了惊人的37.1%,其中每日喝含糖饮料的比例更是高达22.8%,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中每餐外食的比例也达到了惊人的56.6%。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过度摄入糖分不仅容易导致发胖,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学者针对含糖饮料的研究发现,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喝两份含糖饮料的人心脏衰竭的风险高了23%。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糖分摄入与心脏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正如高脂饮食会导致三酸甘油酯和胆固醇升高一样,摄入糖分也会影响脂肪水平。人体细胞的“糖化”理论更是强化了吃糖和心脏病的关联。
那么,如何减糖呢?我们要慎选糖类。常见的蔗糖,如砂糖、方糖、冰糖等,对血糖波动影响较大。果糖虽然甜度高,使用量较少,但研究发现,果糖进入人体后会形成更多三酸甘油酯,使人更容易发胖。而代糖,甜度高、热量少,是取代砂糖的好选择。寡糖有类似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功能,既有甜味又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适量补充有益健康。
除了选择合适的糖类,我们还要从小培养清淡口味。专家建议,戒掉嗜糖习性,从根本做起。家庭应减少放置含糖饮料和甜食,让全家人养成不随手就能喝到糖水的好习惯。善用“有糖”和“无糖”的产品互相搭配,也能达到减糖目标。例如,在牛奶中加入养乐多或优酪乳,既增加了营养价值又减少了糖分摄入。
为了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选择健康的糖类,培养清淡口味,减少糖的摄入。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关爱,更是对家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减少糖分摄入,远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走进健康生活,享受减糖乐趣
你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些时刻,对于甜蜜的饮料爱不释手?近2成3的老师都爱喝糖分满满的饮品,但过多的糖分摄入对健康并不利。那么,如何减少糖分摄入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三个减糖计划吧!
一、适当加糖,待食品回到室温
对于那些无糖不欢的朋友们来说,立刻断绝甜食诱惑可能比较困难。我们可以从调整加糖时机开始。她建议,不要在高温或冰凉时加糖,因为此时糖更容易被快速吸收。最好待食品回到室温下,再适量添加糖分调味。这样既能满足味蕾的甜味需求,又能更好地控制糖的摄入量。
二、从“半糖”开始,逐步摆脱甜食渴望
咖啡、手摇饮料是很多人加糖的重灾区。营养师翁慧玲建议,尝试减半糖量,让味蕾逐渐适应半糖的口味。这样既能维持少许甜味,又能逐步摆脱身体对甜食的渴望。通过逐步减少糖分摄入,我们可以慢慢驯化味蕾,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迈进。
三、减糖计划:从天然食物中找糖
想要减少添加糖的使用,我们可以善用富有天然甜味的食物。徐近平指出,谷类和蔬果中的糖分多为多糖类,营养价值较高,对人体代谢的负担也较少。
以下是几个从天然食物中寻找甜味的好方法:
蔬菜类:洋葱、红萝卜、玉米熬汤,口感清甜;高丽菜也是孩子普遍喜欢的甜味蔬菜。
根茎类:南瓜、地瓜、马铃薯、芋头做甜点无需添加糖分,天然甜味十足。
水果类:西瓜、水梨、苹果、荔枝、芒果等水果甜度高,单独食用或入菜做甜点都别有风味。
中药材:红枣、枸杞、龙眼干、罗汉果都富含甜味。
肉类和海鲜:去油高汤和海鲜食材有提鲜效果,可以减少添加糖的使用。
香味料:善用富香气的调味料,如香菜、薄荷、罗勒、迷迭香等,入口后可以分散味蕾对甜味的需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坐姿和站姿的正确性,避免肌肉酸痛。作为上班族,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锻炼身体,打破外食不均衡的魔障。专家建议我们学会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减糖并不意味着完全断绝甜食,而是学会合理摄入糖分。通过调整加糖时机、减半糖量、从天然食物中寻找糖分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摆脱身体对甜食的依赖,享受健康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迈向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