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手机得了弹窗癌 老人无法享受现代科技
当薛鹏飞听到爷爷抱怨手机卡顿,他并没有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是简单的内存满了导致的。亲身体验之后,他震惊于爷爷手机的乱象。那不仅仅是一个内存问题,而是一个充满弹窗广告与可疑APP的混乱世界。
点亮屏幕的那一刻,他看到的是假锁屏界面的肆虐,粗制滥造的清理类软件广告弹窗充斥其中。尽管尝试滑动解锁,但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弹窗广告如同恶狼般不断跳出,让人无法正常使用手机。这些弹窗广告没有任何触发条件,即便手机桌面静止,也会有广告弹出。手机桌面上,有七八个可疑的APP,无一例外都是“手机清理”、“Wifi管家”之类的。
回想起去年双十一给爷爷购买的那款千元安卓手机,薛鹏飞感到无奈。之前爷爷一直在使用按键老人机,这款新手机本应带来便利,却成了他们沟通的障碍。爷爷曾在一月份就开始抱怨手机卡顿,与家人视频也变得困难。面对这些弹窗广告和可疑软件,爷爷显然手足无措。
很多年轻人都有帮助老年人清理手机的经历。他们不仅帮助家人,还遇到陌生老人的求助。手机问题和薛鹏飞所见的一样,垃圾软件成群、弹窗广告频繁跳出。这些弹窗已经成为老年人享受科技的一大绊脚石。尽管“老年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大字体和清爽的界面,但在弹窗广告的遮挡下,这些努力似乎都白费了。
北京小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指出,安卓系统存在应用下载太容易、生态缺少有效管控的问题。对于安卓手机的弹窗广告和垃圾软件,年轻人虽然可以迅速调整,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可能陷入困境。误触下载更多软件、出现更多弹窗、更容易误下载的恶性循环让他们手足无措。
年轻人发现对老人的“教育”几乎失效。普通用户可以通过小心避开广告与垃圾软件,但在老年人手机里,这些广告与软件却变成了甩不掉的牛皮癣。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时,小麻烦就变成了大问题。年轻人会发现,对老人的教育并不容易,因为有些老人会固执己见地相信弹窗中的话或选择封闭自己。
杨晶晶的爷爷就是一个例子。他喜欢炒股,因此加入了智能手机用户阵营。近几年使用的都是安卓手机,但各种弹窗导致手机掉电很快、突然发烫等问题层出不穷。最让杨晶晶无法忍受的是手机会在半夜自己突然跳出有声广告,声音响亮,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尝试和爷爷沟通的结果是“怎么教都改不了”。最终,杨晶晶选择给爷爷换了一台iPhone,以期望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真的是老年人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解决吗?还是产品本身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改进?安卓手机的便捷性无疑是吸引老年人的重要因素,但弹窗广告和垃圾软件的问题也让其变得危险。我们需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指责老年人。毕竟,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也需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自那以后,杨晶晶便没有再为爷爷清理手机,主要是苹果手机下载软件相对麻烦,加之他也教会了爷爷遇到难题时该如何应对按下Home键求助。尽管虚拟Home键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但爷爷似乎更倾向于使用实体按键。
在部分消费者的观察中,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苹果手机似乎更加“安全可靠”。苹果公司在对欧美委员会的回复中,引用了诺基亚的威胁情报报告,强调安卓平台上的恶意软件数量远超iPhone。这一观点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认同,他们认为iOS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苹果不允许绕过其应用商店安装软件。这一立场在欧盟提议开放应用市场时得到了强烈的反对,苹果公司CEO库克甚至亲自与参议员通话表示反对立场。《开放市场法案》虽然通过,但短期内对苹果应用市场的影响可能有限。
从品牌角度看,苹果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势,据Canalys的数据,苹果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历史高峰,超过四分之一。从操作系统角度看,安卓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远超iOS。这也给年轻人在为老年人选择手机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苹果产品价格较高,且官网的新机型并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很多家庭会选择将淘汰下来的旧机型给老年人使用,或者在市面上购买二手苹果手机。这样的选择仍然存在挑战。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用户体验专家陈澜表示,苹果手机在某些功能方面并不完美,如字体放大功能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仍不够大。安卓系统因产品选择多样、性价比高等优势,特别是一些高端机型在社交场合的优越性,仍受到老年消费者的青睐。在适老化问题上,安卓手机同样重要。
陈澜指出,单纯的字体大小、界面优化等基础的适老化改造并不能完全解决广告弹窗和垃圾软件的问题。工信部已经针对APP弹窗问题采取了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手机厂商在系统层面进行规范,使整个生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安卓系统的开放性为其带来了生命力,但也使得流氓弹窗和恶意软件的问题难以根除。手机厂商需要加强生态控制,如小米的MIUI系统推出的“照明弹”和“纯净模式”功能,以及华为的纯净模式等,都是对此方面的努力。尽管如此,现状表明这些举措并未能从根本上避免老人手机遭受弹窗和恶意软件的困扰。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手机适老化”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讯功能,他们也需要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和乐趣。“适老化”改造不仅仅是增加字体大小那么简单,更需要从系统层面进行规范和优化,确保手机的安全性和易用性。手机厂商和开发者也需要关注老年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时代。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正在崛起中国互联网用户中的老年人数量已超过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高达1.34亿。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日本的总人口,也几乎是英国和韩国人口总和的两倍。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种新型的求助现象。
在我们随机采访的十位平均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八位都曾经遇到过来自陌生中老年人群的智能手机使用求助。他们的求助内容包括快递柜扫码与滞留费支付、便利店自助收银操作、地图APP导航使用、打车APP操作,甚至有用电话号码加微信好友的困扰。这种求助现象在年轻一代与年长群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联系。
在这十位年轻人中有两位却未曾遇到过这样的求助。其中一位是身高178厘米、体重95公斤的健身爱好者。他自述很少有人会向他求助,或许这种外在形象的威慑作用使得他较少受到此类求助。但这并不能否认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正在持续进行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就在最近的2月28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去年工信部已经组织了227家网站和APP完成了改造,推出了包括字体放大、语音引导、一键直连人工客服等特色功能。这些改进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年长人群的使用需求。
根据国际体验设计大会(IXDC)与华为UCD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包容用户调研报告》,骚扰广告和恶意链接仍是年长用户在使用手机或上网过程中的最大困扰,其提及率高达51%。尽管基础功能如大字体、大音量、简洁页面等已经得到了优化,但骚扰广告与恶意链接的问题仍然可能成为老年人与“手机自由”之间的最大障碍。
在我们享受数字化生活的也需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帮助他们清理手机、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仍然是我们的“举手之劳”。每一次的帮助,都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这个数字化世界的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友好、更包容的互联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