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吃海鲜的禁忌,吃海鲜后不宜喝茶
关于海鲜的食用禁忌,你了解多少?【导读】秋季,正是品尝海鲜的绝佳季节。海鲜不仅美味,更富含丰富的营养,以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成为众多食客的心头好。但你知道吗?在享受海鲜的美味时,有些重要的禁忌需要我们注意。
一、深入了解海鲜的营养价值
海鲜,尤其是鱼类、虾、蟹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可高达15%-20%。而像鱼翅、海参、干贝等,其蛋白质的含量更是超过70%。这种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必需氨基酸组成与肉类相似,易于消化吸收。海鲜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多数在1%-3%之间,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对身体健康有益,不易引起动脉硬化。更为丰富的是,鱼类脂肪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而海带、紫菜等海中植物,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碘和铁。
二、不可忽视的海鲜食用禁忌
1. 海鲜煮不熟透存在细菌风险:海鲜中的细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这些细菌具有较强的耐热性,需要80℃以上的高温才能彻底杀灭。在食用海鲜时,务必确保彻底加热烹熟。
2. 死贝类含有大量病菌和毒素:贝类本身带菌量较高,且蛋白质分解迅速。一旦死亡,细菌会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选购贝类时务必确保新鲜,并尽快烹调。
3. 海鲜与啤酒同吃易引发痛风: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形成尿酸,若同时饮用啤酒,会加速体内尿酸的形成,增加痛风、肾结石等疾病的风险。
4. 海鲜与水果同吃可能导致腹痛:海鲜富含蛋白质和钙,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若食用完海鲜后立即吃水果,不仅影响蛋白质吸收,还会刺激胃肠道,引发腹痛、恶心等症状。最好在食用海鲜后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水果。
5. 吃海鲜后喝茶易生结石:茶叶中也含有鞣酸,与海鲜中的钙结合形成难溶的钙,因此在吃海鲜前后都不宜喝茶。同样地,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
6. 冰鲜虾不宜白灼:冰鲜虾体内带有许多耐低温的细菌,且蛋白质已经部分变性,不适合白灼的吃法。但可高温烹炒或煎炸,仍能呈现出美味。
7. 海鲜与维C同食可能中毒: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等,体内含有化学元素砷。虽然正常情况下含量很小,但在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这些动物体内的砷含量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在大量摄入维生素C的情况下,砷与维生素C可能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但理论上讲,只有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才可能存在风险。在食用海产品时,避免同时大量摄入维生素C即可。
8. 打包来的海鲜需妥善保存:若海鲜已经高温烹熟,应马上放入冷藏室。若未充分加热烹熟,则应放入冷藏室化冻后彻底加热再食用。由于海鲜的蛋白质分解迅速,拿回家后应当尽快食用。此外提醒一点是虾头鱼头可能含有较多重金属尽量不食避免风险。
总之在享受海鲜美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关于食用海鲜的四大不宜,你需要了解
关节炎患者应忌多吃海鲜。海参、海鱼、海带等海产品中,含有较多尿酸,被人体吸收后会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结晶,加重关节炎症状。关节炎患者在食用海鲜时要适量,不宜过多。
海鲜不宜与啤酒相伴。享用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尿酸,容易引发痛风。这种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引发炎症。痛风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甚至引发全身高热,症状类似败血症。长期如此,部分关节逐渐受损,甚至导致肾结石和尿毒症。海鲜配啤酒并非明智之选。
海鲜也不宜与某些水果同食。鱼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如果与柿子、葡萄等水果同时食用,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这些水果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容易与海鲜中的钙质结合,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质,刺激胃肠道,引发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享用海鲜与这些水果时,最好间隔2小时。
虾类不宜与维生素C同食。研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能会致人死亡。一种通常被认为对人体无害的砷类,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可能转化为有毒的砷。在食用虾类时,应避免与维生素C同时摄入。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食用海鲜前最好先将海鲜在4℃环境下冷冻一两个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以达到杀菌目的。海鲜不宜暴饮暴食。大量食用海鲜容易造成脾胃受损,出现过敏、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现象。享受海鲜美味时,切记适量享用,切勿贪多。
了解并遵守食用海鲜的四大不宜,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海鲜的美味,同时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