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请把护眼放在第一位
呵护孩子的眼睛,让未来充满光明专家指导居家学习如何科学保护眼睛
随着网络课程的普及和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如何科学保护眼睛已成为众多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近期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上升趋势,令人担忧。为了给孩子一个明亮的未来,我们邀请相关专家给出建议。
一、居家学习不是“宅”在家里
长时间居家学习,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宅”在家的错觉。劳逸结合是保护视力的关键。专家指出,户外活动是保护视力的有效方式,因为沐浴阳光和眺望远方有助于防控近视。在居家学习期间,孩子们应该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
家长作为孩子的守护者,要以身作则,不成为“低头族”,不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家长应监督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提高学习效率,多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避免让孩子孤独沉默地长时间“宅”在家里。
二、科学防控近视,家庭是第一道防线
在居家学习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是有效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关键。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监督引导,避免不良用眼。纠正孩子的不良读写姿势,避免在不良环境下用眼。
2. 控制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沐浴阳光。
3. 关注读写环境,注意光线调节。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调节光线。
4. 合理规划学习,严控电子产品。合理安排网课时间,遵循“20-20-20”口诀使用电子产品。
5. 均衡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睡眠。确保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均衡饮食。
三. 动静相宜,居家锻炼也要达到“出汗”的效果
除了保护视力外,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居家锻炼是学校体育课的延伸,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孩子们更需要注意锻炼的科学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选择适合的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进行锻炼。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他们参与锻炼,转移他们对电子产品注意力的依赖。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接触阳光和远眺有助于保护视力防控近视。
保护孩子的眼睛是每一个家长和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合理的安排、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督,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大约7至10岁时,儿童基本动作技能逐渐过渡至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篮球、足球和排球等运动技能的训练可以逐渐引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即使空间有限,孩子们依然可以在小区内练习一些基础动作,灵活施展身手。
值得注意的是,无负荷的居家锻炼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过度负荷则可能带来风险。理想的运动负荷应遵循FITT原则,即频率、强度、时间和运动类型要合理搭配。每周进行三到五次,每次持续30至60分钟的中大强度运动最为适宜。当心率达到每分钟140至160次时,说明运动强度已处于理想范围,这时孩子们应该会感到微微出汗。
制定适宜的居家运动方案至关重要。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锻炼方案可以灵活调整,但总体上应以体能练习为主。建议孩子们在坐下来学习或玩耍时,每隔40至50分钟就站起来运动3至5分钟。家长们的督促不可或缺。每天上午和下午,孩子们应至少进行一次1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如健身操、网络视频课程中的锻炼等。力量练习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哑铃负重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从小建立近视防控意识。从孩子2岁开始,就可以带他们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屈光筛查。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用眼表现,及时发现视力异常迹象。建议每年进行2至4次的视力筛查,并关注角膜曲率和眼轴的变化。
在家校联动、协同保障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方面,我们需要落实“双减”政策、改善视觉环境、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并谨防近视低龄化。家长应认识到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正确行为习惯并早发现早预防。幼儿园应倡导科学保育保教,严格落实相关指南,严禁“小学化”教学。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无论是运动技能的培养还是视力健康的保护,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明亮的双眼,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