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门诊基本标准
不孕不育门诊作为生殖健康诊疗的重要环节,其基本标准需涵盖人员配置、设备要求、诊疗流程及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结合2025年政策与行业规范,以下是核心标准要点:
1. 专业团队
需配备至少3名具有不孕不育诊疗资质的医师,其中应包括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确保对复杂病例的处置能力。医师需接受生殖内分泌学、辅助生殖技术等专业培训。

2. 多学科协作
建议配置男科医师、妇科医师、胚胎学家及心理咨询师,形成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尤其需重视男性不育因素的筛查与干预。
1. 基础设备
必备彩超、精液分析仪(需支持WHO第五版标准)、激素检测设备等。大型专科门诊需增设宫腔镜、腹腔镜及输卵管造影设备(HSG)。
2. 辅助生殖技术配套
若开展试管婴儿(IVF)等高级技术,需配备独立胚胎实验室、卵子冷冻设备及无菌手术室,符合国家卫健委对辅助生殖机构的场地规范。
1. 初诊评估
采用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涵盖23项核心数据(如月经史、精液参数、家族遗传病史等),并同步进行甲状腺功能、AMH检测等基础筛查。
2. 分阶段检查
1. 标准化操作
建立从问诊到治疗的SOP流程,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性(如精液分析需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CASA)。
2. 数据与隐私保护
需符合国家医疗数据安全标准,实现电子病历区域共享,同时保护患者隐私。
1. 医保覆盖
2025年起,部分基础检查(如激素检测、输卵管造影)和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已纳入医保,门诊需明确报销范围并协助患者备案。
2. 分级诊疗
基层门诊需与医院生殖中心建立转诊机制,确保疑难病例及时获得高级别诊疗服务。
以上标准综合了临床实践与政策要求,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具体实施时需结合地方卫健委的指导文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