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再谈5g危害
从“危害论”到专家共识:张朝阳关于5G辐射观点的演变之路
一、2019年的疑虑与争议
2019年5月,在搜狐科技5G峰会上,张朝阳发表言论,对5G基站的密集部署及其使用的高频微波表达担忧,他担心这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更大影响。他呼吁社会关注电磁波对人体的潜在影响^[6]^。这一言论引发了公众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仅仅几个月后的7月,面对社会的热议和质疑,张朝阳似乎意识到了言论的敏感性。在媒体见面会上,他改口表示收回之前的言论,并坦言自己在5G对健康影响的问题上并非专家,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和确认^[2][3][4][7]^。这说明他在某种程度上被舆论引导,愿意听取外界意见。到了同年10月,他进一步回应此事,表示赞同邬贺铨院士的观点:“基站更密集、功率更低,影响不大。”由此可以看出他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立场在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质疑和否定之后做出的转变^[8]^。这种改变是积极的,展现了他的谦逊和对科学精神的尊重。
二、新的认识与坚定立场
到了未来(假设时间点为)的几年后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朝阳对之前对高频电磁波健康风险的担忧给出了更明确的回应。他表示中国的5G标准严谨且符合科学原理,手机在密集的基站覆盖下离基站更近,使得功率需求降低,因此辐射问题无需担忧^[1]^。这个观点与当前主流的科学观点一致,也反映了他对科技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对公众健康的尊重。此后,他对于该问题的观点未再发生显著变化^[5]^。在他的引导下,更多的人开始理性看待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未知问题,不再盲目恐慌和过度解读。这种态度对于公众理解科技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朝阳对高频电磁波健康风险的担忧经历了一个从个人看法到接受专家观点的过程。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他对科学的尊重和对公众健康的重视,也反映了公众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和期待。他的这一经历反映出了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勇于提出疑问、勇于接受新知识、勇于改变观念并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争议焦点在于高频电磁波是否因基站密度增加而加剧健康风险的问题,而张朝阳的立场变化则显示了他从个人担忧转向接受专家结论并认可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这一转变过程。公众对此也有不同的反馈,但不论如何,张朝阳的这一经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科技进步带来的未知问题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