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赠充电头被罚
《高额罚款阴霾下的苹果:巴西监管部门的持续施压》
一、巴西圣保罗州法院的严厉判决
2025年3月21日,一场关于“取消附赠充电器”的风波再次席卷了科技巨头苹果。巴西圣保罗州法院针对此事,对苹果处以1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1.36亿元)的罚款,并要求立即停止销售未配备充电器的iPhone产品。对于这一决定,苹果方面表示将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上诉。早在2月,苹果就因iPhone 14系列未配备充电器,被处以同样数额的罚款。两次的重罚都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紧密相关。
二、法律争议不断升级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苹果在巴西因未附赠充电器的问题已经遭受了多次罚款和法律争议。在2025年的前几个月,巴西的消费者监督机构Procon-SP对苹果处以高达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万元)的罚款。理由是违反了消费者保护法、发布误导性广告以及不公平条款的使用。巴西的司法部门对此明确表示,无论全球知名企业如何,都应严格遵守当地的消费者法律。而对于苹果的环保理由,巴西监管部门并不完全接受,认为其并未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取消充电器真正带来了环保效益。
三、历史回溯:持续的法律纠纷
回溯到几年前的巴西,苹果与监管部门之间的纷争就已经展开。早在2022年10月,巴西司法部已经对苹果处以高额罚款,并禁止销售未配备充电器的iPhone机型。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巴西监管部门对于苹果的本地化策略持续保持压力,要求其遵守消费者权益规范。而苹果则始终以其环保理念和对法律的尊重作为回应。
四、结语:环保与法律的博弈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苹果在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与其在特定地区的法律纠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苹果的环保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某些地区,由于其执行方式可能引发的争议和法律风险不容忽视。而监管部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也在提醒所有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应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这一系列的罚款事件无疑给全球的科技企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追求创新的不能忽视各地的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