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
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论,“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不仅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更是提升治理能力、深化社会管理的关键所在。这一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实践路径,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一、深刻理解“拜人民为师”的理论依据与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人民为师,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决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政治宣言,更是一种实践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摒弃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以谦逊的态度向群众学习,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拜人民为师”的实践方法与关键路径
1. 以虚心求教破除认知隔阂。坚持“问需于民”,通过精细化调研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政策导向。这不仅需要听取顺耳的话,更要听取逆耳的意见,从而全面把握群众的脉搏,避免决策脱离实际。
2. 深入基层,深化调查研究。深入田间地头、社区一线,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摒弃形式主义的调研,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摸清基层的痛点,为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依据。
3. 躬身服务,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摆正立场,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服务人民的孺子牛”精神为指引,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学用相长。
三、充分认识“拜人民为师”的价值意义与时代使命
拜人民为师是新时代凝聚发展合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汲取群众智慧,破解发展难题,使政策更加接地气、改革更加顺民心。这也是巩固执政根基的长远保障。通过“拜师”过程增进干群互信,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
“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不仅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这一理念,将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