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平安夜要送苹果,平安夜为什么要送苹果是啥意思
随着平安夜的钟声响起,愿各位平安夜的氛围充满温馨与快乐!
众所周知,在我国,平安夜赠送苹果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一习俗并非源于国外,而是由我们自己的文化语境中诞生的。
回顾平安夜的起源,它源于一首德国民谣,在中国被译为“平安夜”。关于“送苹果上平安夜”这一习俗,其实更多的是基于中文的谐音文化。因为“平安”与“苹果”的发音相近,我们得出结论:在平安夜,应该送苹果。这种逻辑虽看似无误,但外国人却难以明白其中的谐音梗。
外国人度过平安夜的方式,更多是与家人团聚,共享丰盛的晚餐,打开圣诞礼物等。他们并没有类似“送苹果”的传统。例如,美国人的圣诞大餐中有一道烤玉米粥,香甜可口。而在丹麦,人们会在圣诞晚餐开始时先吃杏仁布丁,期待吃到唯一完整的杏仁的人能在来年幸运满满。
当我们身处北半球,在寒冷的冬季庆祝圣诞节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盛夏。他们的仲夏圣诞节不仅有热带风情的庆祝方式,还融入了欧洲传统圣诞节的经典元素。尽管气候条件不同,但他们的节日氛围同样浓厚。
当我们观察西方国家圣诞节的传统时,却很难找到“苹果”的影子。仿佛近年来,“送苹果上平安夜”成为中国的独特现象。商家们借机进行过度营销,使得原本美好的节日习俗变得有些商业化。一个简单的水果店门前,摆放着盒装的高价苹果,价格令人望而却步。
对于为什么只在中国送平安夜的苹果这一问题,我认为除了上述的谐音文化外,还与我们的吃货文化有关。我们喜欢为每个节日赋予特定的美食标志来表达美好祝愿。比如春节一定要吃鱼、鸡肉等,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在平安夜送苹果也是希望传递平安、吉祥的祝福。
我们也应该警惕过度商业化的趋势。商家们为了谋取更多利润而哄抬水果价格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我们应该保持节日的纯粹与美好,不要让商业气息侵蚀了原本温馨的氛围。
“平安夜送苹果”这一习俗虽源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语境,但也应警惕过度商业化的趋势。让我们共同保持节日的纯粹与美好,传递出真正的祝福与喜悦。在这个平安夜,愿大家都能感受到温馨与幸福!近两年,平安果的角色似乎起了微妙的变化。
你有没有感觉到这种变化呢?看看这张照片,你会发现每年平安夜,网络自媒体都在大力宣传一种观点:平安夜成了情侣的专属节日,单身狗们似乎被排斥在外。更有甚者,因为“炮”和“苹果”发音相近,送苹果成了暗指某种行为的符号。
对于这样的解读,我真是哭笑不得。苹果在西方语境中象征着禁忌,但在我们这里,送苹果只是表达祝福和关怀的一种方式。谁说单身的人就不能过平安夜?西方家庭团聚的日子,为何中国人会被贴上“炮轰”的标签?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让人费解。
如果媒体宣传的是“平安夜吃平安果”,传递祝福和亲情,那我还能接受。但若是宣扬“平安夜单身有罪”这种观念,那我就无法认同了。
其实,送苹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平安果具有中国特色,过不过圣诞节并不等于崇洋媚外。重要的是,借送苹果表达平日里难以启齿的情感,何乐而不为呢?几块钱的礼物,送的人开心,收的人也喜欢,这苹果不香吗?
出门坐车,司机都会祈愿“出入平安”。小时候,电视点歌台经常播放孙悦的《祝你平安》。连我奶奶都不知道圣诞节是什么,但她依然会准备一个平安果,只为祝福我平平安安。
苹果是不是从西方传来的无所谓,过不过圣诞也不代表崇洋媚外。在平安夜,我们只需要祝福大家都平安。2020年,让我们大家都过得好好的。
厨房人类自创号已经走过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里,我们的所长为了公众号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努力。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公众号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了回馈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我们推出了全新的周边产品厨房人类2020年台历。主题是【宁吃勿丧】,我们从12部美食日剧中挑选了引人深思的台词做成台历供大家抽阅。生活或许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只要还能吃饭,就有希望不是吗?想要免费获取台历和之前的帆布袋的朋友,只需在微信公众号“厨房人类”后台回复【白嫖】即可。我们也会以更好的推送继续给大家带来快乐。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