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设计修建了京张铁路(詹天佑京张铁路是从哪到哪里)
介绍京张铁路背后的故事:为何它并非中国首条铁路
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铁路工程专家,主持设计、修建了著名的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并非中国的首条铁路,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回溯历史,中国虽然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但在铁路建设方面,却起步较晚。当时的中国,尽管有着对铁路运输的巨大需求,但却缺乏修建铁路的技术和人才。
实际上,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并非由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而是由外国人主导完成。这段铁路就是吴淞铁路,它从吴淞码头延伸至上海市区,全长15公里。
感受到铁路运输高效率的欧美商人,在中国难以忍受低效且昂贵的马车运输后,开始积极申请在中国修建铁路。他们的申请多次遭到清廷的拒绝。
为了展示铁路的威力,英国商人甚至直接跑到京城皇帝跟前演示火车的功能、作用和优势。由于火车的巨响声和烟雾,让当时的官员和民众感到惊恐,认为这是洋人搞的妖术。最终,清廷以民众反对为由,要求拆除铁路。
尽管如此,洋商人们并未放弃,他们通过成立公司的方式,暗度陈仓地修建了吴淞铁路。这段铁路于1876年正式通车运营,虽然由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之名,但却并非由中国人设计、修建,也没有经过中国的批准,更不是由中国的公司运营。
铁路作为当时先进工业技术革命的新事物,即便有着诸多遗憾,但其提升运输效率、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条铁路最终未能保留下来。
在吴淞铁路拆除之后,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并未停滞不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并开始自主设计、修建铁路。而京张铁路便是其中的杰作之一。
虽然京张铁路并非中国的首条铁路,但它见证了中国在铁路运输领域的努力和进步。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不仅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也为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庞大的铁路网络,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国家。这一切的成就,都是基于早期铁路先驱们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铭记这些先驱者的事迹,感恩他们为中国铁路运输事业做出的贡献。英国人投资的吴淞铁路,花费了4万英镑,约合13万两白银。清朝却花费了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这条铁路在运营一年多后,价格翻了一倍多,引发了上海许多华人公司的激烈竞争。他们纷纷希望能获得这条铁路的运营权,甚至上海、吴淞、江湾三地的商民联名向两江总督请求“请准铁路继续办理”。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清朝在赎回铁路后,并未将其交给华人公司运营,而是选择了拆毁。这一举动不仅让期待铁路运营的华人失望,也反映出清朝的封闭、愚昧、落后与短视。
与此日本在19世纪中叶全力发展铁路,从新桥至樱木町的首条铁路开通后,不断延伸,形成了著名的东海道线铁路。到1906年,日本的铁路里程已经超过了中国的铁路发展几十年。当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时,日本的铁路里程已经达到数千公里。
清朝对待铁路的态度与历史上的马嘎尔尼访华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当年马嘎尔尼送给乾隆的礼品中包含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但在清朝官员眼中,这些只是无用的奇技淫巧。这种傲慢态度导致了后来战争的惨败。如今,面对另一项西方先进科研成果铁路,腐朽落后的清廷仍然没有吸取教训。
从中日两国对待铁路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窥见甲午战争满清战败的部分原因。满清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确实与其衰落甚至走向灭亡有着密切关系。对于铁路这一西方先进科研成果,清朝未能把握机会,反而继续其封闭、落后的政策。这不仅阻碍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使得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至于詹天佑的京张铁路,它从北京开始,终点到达张家口。关于詹天佑建成这条铁路所耗费的时间,历史资料记载,詹天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综上,国家的兴衰与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密切相关。清朝的封闭、落后和短视不仅阻碍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导致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失败。而日本积极引进和发展先进技术,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和强大。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开放的态度和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是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