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生活知识 2025-04-26 22:02生活知识www.buyunw.cn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借金陵凤凰台的古今变迁,抒发了诗人历史兴亡之叹与个人政治失意之慨。让我们一同深入这首诗的内涵。

一、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李白漫游金陵之际,可能遭遇政治挫折后被排挤离开长安。诗中流淌着李白对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刻思考,亦展现了他对金陵凤凰台的独特情感。

二、诗句解读

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以凤凰传说起兴,寓意着昔日繁华的金陵已不复存在,唯余长江永恒流淌。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描绘了昔日东吴与东晋的遗迹,对比之下揭示历史盛衰无常。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描绘金陵周边壮丽的山水景色,展现了天地自然的永恒之美。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则是对现实政治的隐喻和批判,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三、艺术特色

此诗结构严谨,以凤凰游起,以长安愁结,情景交融,层次递进。对仗工稳,如“吴宫”对“晋代”,“三山”对“二水”,体现了律诗的格律之美。意境浑厚,历史沧桑感与自然永恒感交织,语言雄浑而意蕴深远。

四、主旨与影响

此诗主旨在于通过描绘金陵的兴衰变迁,表达诗人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委婉讽喻。在文学史上,此诗与崔颢的《黄鹤楼》并称盛唐七律双璧,但李白的这首诗更显家国情怀,立意深远。

全诗以凤凰台上凤凰游的起兴到不见长安使人愁的结尾,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自然与现实的深刻感悟。此诗不仅是对金陵凤凰台的赞美与凭吊,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其艺术成就之高,影响之深广,使其成为李白诗歌中的瑰宝。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