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和物理学的关系(物理学角度看人的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的追寻:物理学的视角之外
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格林的新书《直到时间尽头》中,对宇宙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从物理学的角度审视了万物的起源和演化。对于自由意志这一议题,即使在物理学的宏大舞台上,也显得尤为复杂和神秘。
格林指出,在物理学中,所有的事件都遵循确定的演化规律,即便在看似随机的量子理论和热力学背后,依然隐藏着决定论的基石。在这种背景下,自由意志似乎成了一个无法融入的难题。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布莱恩格林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选择的自由,只是因为我们尚未揭开自然法则的深奥秘密。我们的感知难以触及基本粒子的真实物理运动,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只是一种错觉。
许多物理学家与格林持相似的观点,认为自由意志是一个虚假的概念,人类并不能真正改变物理世界的进程。在这种观点下,我们只是被物理法则决定的旁观者,只能在精神的世界里自我安慰地思考和行动。这样的理解真的正确吗?是否陷入了对因果关系的误解,过度泛化了物理学的概念?
回溯历史,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早已尝试调和原子论与人的行动自由之间的矛盾。他猜测原子的随机运动可能为自由意志留下了一丝空间。而在当代物理学中,混沌现象和量子测量的非决定性似乎为自由意志的存在提供了可能。但如果我们真的无法改变未来,那么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将失去意义,所有的努力和都将化为泡影。
我们不必因此陷入绝望。当我们尝试从心理学或其他角度去理解行为时,我们依然能够找到行为与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提出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认知去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与物理学的决定论观念对立,而是要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和界限。
在自由意志的征途上,物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反映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学科的价值,因为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方法。当我们站在学科的交汇点上,或许能够更接近真理的核心。在这个复杂而神秘的议题上,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和发现新的可能性。从物理学的视角解读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与物理学的疆界
当我们以还原论的角度现象的原因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归因的层级性,不能无穷尽地追寻到宇宙大爆炸。每一种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理论虽无误,却失去了解释世界的力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参数过多或计算复杂,而是理论本身的不完备性。设想那些持续热运动的基本粒子,在数小时内运动到距离初始位置数千公里之遥,但彼此之间保持微妙的距离。从物理学角度,这似乎是个奇迹,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描述了一位长途旅行人士的旅程,其成因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量子理论。
格林认为世界分为多个层次,底层的机制为上层的现象提供解释。这种观念存在误区。将生物进化论和社会学都视为基于物理学基础的上层建筑,这种“大物理学主义”的观念过于傲慢。
以黑猩猩为例,宇宙大爆炸产生了构成黑猩猩所需的基本粒子,但这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生存环境和基因随机突变等影响因素,形成了推动黑猩猩演化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中的力,它形成了一个自我因果关联闭环,无需也无法向亚层归因。在黑猩猩演化的底层,并不存在一个支撑其解释的“黑猩猩物理学”,演化的原因仅源于这一层级本身。
实际上,在物理学中,复杂系统的一些属性也经常无法归因于亚层。凝聚态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曾指出,“由大量粒子聚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并非小规模系统的简单外推。”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每上升一个台阶,就会出现全新的现象和属性。
现在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微观物理世界中不存在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层面的概念。意识主体通过感官和其他神经信息,对多种选择作出决策反馈。自由意志现象出现在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系统中,与基本粒子的运动无关,不需要诉诸格林所说的插手底层物理世界的神秘力量。
自由意志的起源来自生物进化过程。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脑逐渐发展出与决策相关的运作机制,包括先天的决策倾向和后天学习机制。描述这些运作机制的语言体系与物理学显著不同。我们无需用物理学的语言去强行解释自由意志。
19世纪早期的拉普拉斯提出的决定论与自由意志之间的争论至今仍然热烈。这些争论对我们的认知提升贡献有限。神经科学的发展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自由意志。我们需要清醒地辨明界限,防止物理学定律的决定论思想无休止地延伸到没有话语权的地方。否则,争论容易偏离理性常识,进入抽象的世界。
自由意志与物理学是两种不同的领域,各有其疆界。我们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界限,否则会使问题复杂化,失去科学的本质。对自由意志和物理学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和宇宙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