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速量血压?别犯8个NG动作
现代人最怕的就是“三高”的困扰,其中高血压更是像隐形的杀手一样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据的统计数据,高血压已经攀升至国人主要死因的第八位。在台湾,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人因高血压离世。许多悲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一些人存在关于量血压的误解和迷思,导致无法准确控制血压,最终可能引发中风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这些关于量血压的错误观念与做法,很容易被忽视,但却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比如有人在运动后量血压,由于运动后血压降低,可能会量到错误的血压值,从而延误病情。
正确的量血压方法至关重要。要量得精确,避免八个常见的错误习惯:量血压前未充分休息、测量前先喝酒喝咖啡、边讲话边量血压、测量时姿势不正确、穿厚衣服进行测量、两次测量间未间隔1分钟以上、测量后未确实记录数值、以为血压稳定了就不再定时测量。
除了量血压的错误认知需要改正,更要重视掌握血压的变化。台湾高血压学会学术委员会的陈震寰主委强调,血压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表明,当收缩压下降5mmHg时,中风死亡率可以降低14%。
做好血压监测及控制是稳定病情的关键。那么如何自我评估血压是否稳定呢?陈震寰主委建议,最合适量血压的时间在早晨起床1小时内与夜晚入睡前。并且需要至少连续5天的早晚血压值平均,如果平均值能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才代表血压稳定。
想要建立正确的血压监测习惯,记住这个口诀:“一量二记三服药,控制血压一定要”。平时要做好“量血压”、“记录血压”、“按时服药”三个基本步骤。目前在高血压用药的药盒上,还附有血压纪录表,方便患者记录每天的血压变化,并提醒按时服药,以做好血压监测工作,远离中风和死亡的威胁。
保护心血管健康,从正确的量血压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自己的血压,守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每日一克Omega-3:运动后的血压监测,避免八个常见误区
我们要明白Omega-3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每日一克的摄入量已成为众多健康爱好者的共识。在做完运动之后,我们都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而不陷入常见的误区呢?
误区一:立即测量。运动后的血压会有短暂的升高,立刻测量并不准确。应该等待一段时间,让身体恢复到平静状态再进行。
误区二:忽视运动强度。不同的运动强度对血压的影响不同,因此测量血压时需要考虑运动强度的因素。
还有六个误区需要我们注意。这些误区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对血压的准确判断。它们是:不规律的测量习惯、错误的测量姿势、不合适的测量环境、忽视个人身体状况、错误解读测量结果以及忽视长期监测的重要性。
作为读者,我们需要对以上八点进行深入理解并避免陷入这些误区。毕竟,血压的监测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而Omega-3的摄入也有助于我们维护心血管健康,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在此提醒广大网友,如果认为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取得联系。文章中的信息仅供参考,读者在进行血压监测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研判。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更好地照顾自己。
无论是运动后血压的监测还是日常的营养摄入,我们都要保持科学的态度,理解并遵循正确的方法,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