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急救
关于突发性心脏病紧急抢救的知识普及
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习惯的不良以及运动的缺乏,突发性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越来越普遍,甚至导致晕厥和猝死。这些心血管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年轻人也同样面临风险。了解心脏病的紧急抢救方法,已经成为全民必备的知识。
面对突发心梗,我们需要做到三个“快”:快速重视、快速抵达医院、及时开展现场救护。
我们要尽快引起重视。对于有冠心病史或者存在其他危险因素的人,一旦出现严重胸痛、胸闷等症状,必须充分重视,尽快就诊。
快速抵达医院是关键。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车前往医院。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危及生命。
在现场救护方面,当我们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确定有无动脉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目前网上关于心脏急救的方法众多,但其中不乏谣言。很多方法不仅无法提供有效的救治,还可能延误治疗时间,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常见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拍打背部。传言称胸痛后应拍打胸背以缓解症状。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猝死。
误区二:随意服用药物。如“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虽然都是心绞痛急救的常用药,但使用时需区别对待。并非随意服用就能达到急救效果。
误区三:针刺放血。这种疗法不仅不能缓解病情,还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肌供血需求,导致心律失常。
误区四:剧烈咳嗽。虽然咳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终止某些心律失常,但在急性胸痛时剧烈咳嗽并不可取,因为它可能激活交感神经、升高血压,对心梗等病情不利。
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如喝柠檬水或其他食疗来治疗急性胸痛,这些都是无科学依据的。
面对突发心脏病,我们应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也要学会识别谣言,避免采取错误的方法延误治疗。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或许能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