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的孩子独处的特点
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游戏与生活,剥夺了孩子自主和判断的机会,以开发智力的名义塞满了孩子的学习活动,实际上却让孩子失去了自我的乐趣与成长的机会。那么,如何在与孩子相处时掌握嬉戏的度呢?
对于每个阶段的独处特点,孩子们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婴儿期(0-1岁),当孩子身心舒适时,他们会通过自我玩耍来享受这段时光。他们会伊伊呀呀地说着“话”,玩弄自己的小手小脚,不时翻动身子,独立地进行与思考。当他们对某个物品玩够了,视线便会转移,继续新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随着成长(1-3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他们开始通过自言自语与周围的玩具和其他器具“交流”。他们不再仅仅通过抓握、咀嚼来外部世界,更多地是通过观察和思考。他们会对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去发现、挖掘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到了3岁以上,孩子已经掌握了更多独自玩耍的技巧。他们会更加专注于自己设计的游戏,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物体,也能玩出很多花样。他们的动作更加灵巧,结合智慧的心智,使得他们的游戏更加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孩子独处时,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活动。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因为一些在父母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却充满了诱惑和乐趣。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独处的时间,仔细观察他们独自玩耍的需求。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时,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如轻轻拍打孩子的肩膀,给予孩子安慰。父母也应该尊重彼此独处的权利,对于那些独立性较差的孩子,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逐渐延长独处的时间。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到处闲逛。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动空间,因为这样的闲逛有助于孩子发现有趣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父母也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独处环境,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编辑建议,当宝宝专注于玩玩具时,父母不要随意打扰他们。让宝宝在独处中发展自我,世界,享受成长的乐趣。在6-7个月时,父母可以通过认知与社交能力的训练,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