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哪些病属于性病 避孕套未必安全

女性不孕 2025-05-08 07:53女性不孕不育www.buyunw.cn

近期,两则与性病相关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福建一个家庭在上海旅游后,全家六口人竟然都患上了性病尖锐湿疣。另一则新闻则是关于演员白静被丈夫周成海杀害的悲剧,其中涉及到性病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性病防治的忧虑。

那么,到底哪些疾病属于性病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朱学骏教授明确告诉我们,性病就是性传播疾病,国内公认的性病有八种。并不是所有能通过性传播的疾病都是性病。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虽然可以通过性传播,但并不属于性病范畴。对于性病,公众存在许多误区。

性病并非仅通过性接触传播。除了性接触,性病还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甚至可以通过家庭内传播。即使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也不能完全避免性病的风险。性病患者的年龄层广泛,包括处女、学龄前儿童甚至老年人都有可能患病。不要认为自己“洁身自好”就不会患病。

要想在全社会遏制性病蔓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遵守性道德、避免婚外性行为才是治本之策。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和传播性病的风险。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正规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规范的治疗并保护患者隐私。

性病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巨大的危害。除了对个人的健康造成损害,性病还可能破坏家庭的幸福,甚至影响后代。感染性病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那么,避孕套能否预防性病呢?事实上,传统天然乳胶避孕套在阻断性传播疾病方面的效果正受到质疑。我们不能过分依赖避孕套来预防性病。

性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正确应对。在遵循道德规范、正确使用安全套的还需要提高公众的性病知识水平,及时接种疫苗,定期进行体检,以预防和治疗性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社会遏制性病的蔓延,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幸福。中国性学会秘书长朱琪研究员强调,将避孕套简单地称为“安全套”并不科学。对于预防艾滋病、乙肝、尖锐湿疣等疾病,避孕套的实际效果远不及避孕效果。其真实保护能力究竟如何?是否能够百分之百地阻隔所有病毒?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

传统的乳胶避孕套主要是通过物理阻隔来发挥作用,如果正确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毒的传播。在全球,为了预防性疾病的传播,推广使用避孕套已成为各国的一种普遍策略。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

根据一系列国际知名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我们发现避孕套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失败率相当高。《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其失败率为16.7%,而《英国社会科学医学杂志》则指出失败率高达31%。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多个机构组成的科学特别小组针对九种性传播疾病进行研究,结果令人失望:现有的避孕套并不能有效防止任何一种性病的传播。该特别小组与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联合发表的报告也强调,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避孕套能有效预防大多数性传播疾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艾滋病、乙肝等病毒的大小远小于精子,避孕套能够阻隔精子,但不一定能完全阻隔这些病毒。乳胶避孕套存在天然裂隙,一些病毒完全有可能通过这些裂隙感染人体。艾滋病毒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侵入生殖器官黏膜和皮肤,而精子则只有进入输卵管的唯一途径,这使得艾滋病毒的感染途径更为广泛。与怀孕受排卵时间限制不同,艾滋病病毒感染不受时间限制。

除此之外,传统乳胶避孕套还存在其他隐患。在硫化过程中,乳胶避孕套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虽然从避孕套中释放的亚硝胺远未达到致癌剂量,但如果使用频繁,仍然存在潜在风险。部分人对乳胶蛋白过敏,使用乳胶避孕套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而避孕套的偏碱性也会破坏女性阴道的酸碱平衡,容易引发各种妇科疾病。

传统乳胶避孕套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安全套”。其存在的缺陷包括无法有效阻隔病毒、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引发过敏反应以及破坏阴道酸碱平衡等。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避孕套的作用,同时寻求更有效的性病预防措施。

编辑推荐:

认识性病,警惕传播:深入了解性病的知识,防范胜于治疗。

病从何来:除了性传播,性病还有哪些传播途径?

钱包里的隐患:也可能成为性病传播的媒介吗?男性应如何警惕?

上一篇:精辟新年的笑话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