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如何实现绿色化循环化回收利用难题待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愈发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与环境保护之间紧密相连。其中,看似平常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实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快递服务业的业务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其快速增长带来的包装废弃物问题日益凸显。随着《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等新规的施行,人们开始聚焦这一领域的环保挑战。
随着电商热潮的兴起,快递包装废弃物数量急剧增长,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增量之一。据估计,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且呈快速增长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增长态势预计将持续,对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带来严峻挑战。
现状中亦有一些积极的改变。快递包装的减量化已收获一定成效,回收利用难题也正在逐步解决。在北京,快递员小吴提到他们现在注意使用窄胶带,减少浪费,并使用可循环中转袋,用户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也在增强。国家邮政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通过推广电子运单、推广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挑战仍然存在。目前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率低、循环利用难仍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从包装组成来看,瓦楞纸箱和塑料袋占总量近八成。其中,瓦楞纸箱的资源消耗巨大,若不加以控制,将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和再生问题也是一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构建针对快递包装等低值可回收物的长效治理机制。通过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还需要创新,加强源头治理,推动快递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快递包装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共同推动快递包装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的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加强源头治理、推动绿色转型、提高回收利用率等措施,我们有望实现快递包装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目标,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快递包装未来。面对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较低的严峻现状,我们必须正视其中的问题。当前,快递包装箱的可回收部分,其回收率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填充物和塑料胶带等成分的回收率几乎为零,使得整体回收率低于20%。
以2018年为例,我国快递业纸类包装材料消耗巨大,总量达到惊人的837.33万吨。真正被重复使用的纸箱仅有约34万吨,这意味着只有大约4%的纸箱实现了直接二次利用。其余的纸箱大部分需要降级处理,转化为废料后再生产,还有一部分因污染或损坏严重而被混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这种现状无疑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塑料泡沫箱等快递辅助包装材料也面临着使用量大、回收困难的困境。出于保护商品和营销考虑,商家往往倾向于使用大量塑料填充材料和胶带进行过度包装。这些辅助材料大多最终进入生活垃圾中,给环卫系统带来极大的负担。由于回收难度大、再生利用成本高以及再生利润不足等因素,一些塑料包装材料的回收率也较低。
在前端分类环节,快递包装的垃圾分类落实困难,回收价值链存在缺损。许多居民缺乏专门的垃圾分类意识,往往直接将快递包装扔进垃圾箱。即使有垃圾分类设施,也缺乏专人回收快递包装废弃物。快递员小张表示,虽然有些客户会主动提出使用旧盒子进行包装,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
居民对于快递包装的繁复也表达了困扰。如肖女士所说,她经常收到远大于实际物品的大箱子,里面包裹着多层塑料膜和填充物。其实只需适当加固,无需过多包装。这也反映出在快递包装过程中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
政协委员陈女士也提到了她所在小区存在的问题,虽然有垃圾分类设施,但缺乏专人回收和居民的分类意识。她走访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小区都面临类似问题。回收成本较高、存储空间有限以及回收后的处理难题都是制约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的重要因素。为此,她提出了完善政策法规、健全快递包装标准体系和回收体系以及培养公众绿色消费习惯的建议。
我国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较低,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需要从政策、技术、意识等多个层面进行改进和提升,推动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