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少高耐药率抗生素的使用确保病人生命健康有效下降医保费用
美国医疗保险与公共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新策略:鼓励新型抗生素使用以降低耐药风险
近日,美国医疗保险和公共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公布了新的住院病人预支付系统(IPPS)实施方案。该方案对于院内抗生素用药报销制度做出了重大调整,特别关注新批准的抗生素,旨在鼓励药企增加对抗耐药菌新药的研发投入,并激励医院医生优选使用新型抗生素。这一变革性举措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降低治疗费用。
在中国,耐药菌感染同样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与美国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市场上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的选择相对有限,而且临床对于新型抗耐药菌抗生素的使用积极性不高。长期大量使用老抗生素,特别是外资企业的高价老抗生素,已经导致了耐药率的不断攀升。国内药企对新型抗生素研发的积极性也在下降。这预示着,如果不及时改变现状,中国的抗生素市场可能会被低价老耐药抗生素和进口高价抗生素所主导,国家的生物安全和抗感染治疗将面临巨大风险。
美国IPPS新方案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打破了这一僵局。它强调优先使用新型抗生素,以有效降低耐药菌的产生。这一方案及时纠正了传统错误用药理念,不再过分依赖老旧的抗生素。新版方案对获得QIDP认证的新型抗耐药菌抗生素给予特别支持,取消了“重大临床优势”的要求,使得这些抗生素的报销金额大幅提高。
美国IPPS体系还设立了新的诊断代码,以涵盖多种类型的耐药菌感染。这一举措旨在逐步提高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新型抗生素的积极性,从而科学有效地控制耐药菌感染。这一新的理念颠覆了原有的错误概念,强调尽早使用新型的、疗效更好的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抗耐药抗生素。
以青霉素为例,当使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效果甚微,副作用却日益显现,如青霉素脑水肿等。这种情况下,使用新型抗生素可能更为合适。美国的新策略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有效的时间窗内使用新型抗生素,能够更快治愈细菌感染,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整体费用,并有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反观中国,某些在市场上“大流行”的抗生素可能正在摧毁我们的抗耐药防线。尽管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庞大,但我们需要警惕那些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的“大流行”抗生素。
美国的新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在面临细菌耐药的严峻挑战时,我们需要转变思路,优先使用新型抗生素,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在1994年,美国的FDA拒绝了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上市申请,但这一药品却在中国由大连辉瑞公司引进,以“舒普深”之名进入国内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其销售额在国内抗生素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的情况。尽管单方头孢哌酮在美国已经退市,但头孢哌酮舒巴坦由于某些原因,至今未能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中国医院的耐药率已经超过了半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严格的抗生素管理下,这种药品并未被完全限制使用。在我国各大城市中,以美资主导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在普通目录中,存在大量滥用的现象。与此相反,国内企业主导的同类复方制剂则在很多省份被严格限制使用或列入特殊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药企对新型抗生素研发的积极性正在急速下降。在日益严峻的耐药形势下,缺乏自主研发的抗耐药抗生素,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面临被他国控制生物安全的危险。特别是中国抗生素市场,如果被美企垄断,那么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中美关系紧张时,将可能对国家抗感染的风险造成严重影响。
美国已经采取行动,试图减少对中国的原料药依赖。美国的两党法案和众议院的提案都提出了将制药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计划。与此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科学挑战。多重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针对此问题,中国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承诺支持本土企业开发新的抗耐药抗生素。与此美国鼓励临床医生使用新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以更有效地保护生命、缩短治疗时间并节约治疗成本。
我们必须警惕某些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例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已经有高耐药率的抗生素需要严格限制使用。任何药物长时间、大量使用都会产生耐药性,这是科学常识。我们需要不断开发新的药品,并根据科学周期性地更换使用抗生素,不能单一依赖某一种或几种抗生素。
在此,我们呼吁国家卫健委以及医药专家学者等根据医学科学来有效限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以及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滥用。我们应该通过周期性调整用药和减少这两种药物的使用频率来降低耐药性。我们也要不忘初衷,不忘科学家的良心,尽可能使用中国企业的新药,为降低抗生素的耐药性做出努力,为中国人民的健康服务,有效防范国家公共卫生感染防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