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民:糖尿病药物治疗趋势必是能使心血管获益的
全球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近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离世。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教授在近日的一次演讲中强调,随着新的降糖药物的出现,糖尿病治疗理念正在转变,现在的主要标准是如何减少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这一变化源于对糖尿病特别是二型糖尿病治疗的深层次理解。单纯控制血糖已不足以应对心血管疾病的威胁。
李全民教授解释道,糖尿病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两类。微血管并发症通常与血糖直接相关,而大血管并发症与血糖的关系相对较弱,更多地与血压、血脂等风险因素相关。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有效地预防大血管并发症,我们需要采取更全面的防治措施,特别是控制血压和血脂。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它们都受到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代谢综合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共同的发病环境,使得这两种疾病常常相互影响,互相加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心血管疾病往往病情更严重,症状更不典型。由于糖尿病可能损伤神经,导致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因此可能出现突然的心肌梗塞,导致死亡。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心血管疾病伴糖尿病的情况更加严重。这些患者在发病时可能出现大面积的心梗,导致死亡的风险更高。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风险因素,以及加强对于神经系统的保护。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两个疾病的严重性并对其进行综合防治以避免可能的悲剧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死亡原因,而糖尿病更是会加剧冠心病病情,提高死亡率。对于这类患者,精准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
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精准管理。这涵盖了对血糖、血脂、血压以及体重的全面控制。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当前的治疗方案往往采取强化降糖、降脂、降压的措施,但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同样的治疗方案。实际上,我们尚无法确定哪些患者容易出并发症,因此对所有患者进行统一治疗并非最佳选择。
未来的医疗趋势是精准治疗。例如,如果患者容易出现微血管并发症,那么降糖应成为首要任务。若患者经基因检测或评估为脑卒中的高风险人群,那么降压应放在首位。对于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降脂则是最重要的,降糖和降压则位居其后,并可能需要接受抗血小板凝结的治疗。
每个人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都需要接受综合治疗和防治。由于我们无法预知患者未来的并发症情况,因此必须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防治。虽然有些人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小,但在目前情况下,仍需接受治疗。否则,如果不进行治疗,一旦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药物治疗方面,传统的评判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看药物的降糖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对并发症的减少程度。实际上,降糖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各种并发症。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降低血糖可以有效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如糖眼和糖足等。而在预防大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的降糖药物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是不同的。
有些新的降糖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降低大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目前研究证据较为充分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和恩格列净等。这些药物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治疗思路。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会有更多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药物问世,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寿命。随着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降糖药物的选择愈发丰富。在众多药物中,针对大血管并发症的证据却不尽相同。有些药物虽然经过临床试验,但结果并不明确,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缺乏显著证据。未来的糖尿病治疗将更加注重那些能够带来心血管获益的药物。
在当前的医疗指南中,尽管利拉鲁肽作为一种优秀的降糖药物,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糖尿病患者中备受推崇,却并未被置于一线治疗位置。其原因在于,利拉鲁肽需通过注射给药,相较于口服药物使用较为不便。虽然其价格已从原先的八百多元降至四百多元,并且医保可报销70-90%,对于肥胖型二型糖尿病还有减缓体重的额外好处,但考虑到全面普及,国家医保压力将会显著增加。
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不容忽视。临床研究显示,利拉鲁肽、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都可以带来心血管获益。这三者之间的证据等级存在差异。其中,利拉鲁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更为充分的研究证据显示能够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并能降低死亡率。
早期二甲双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糖对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而利拉鲁肽的研究则是在降糖的基础上,对比了联合用药对患者心血管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的患者心血管获益显著。从获益角度看,利拉鲁肽的证据非常充分。考虑到用药的便利性和成本,目前指南中通常将其排在二线治疗位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治疗将更加注重药物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而利拉鲁肽作为一种优秀的降糖药物,虽然在应用上存在不便和成本考量,但其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效益仍不容忽视。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更多像利拉鲁肽这样的药物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免责声明:转载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的文字和内容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