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排卵障碍
中枢性因素:如过度减肥、高泌乳素血症等导致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影响卵泡发育或排卵。
卵巢性因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发育不成熟或无法排卵)、卵巢早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卵泡成熟后无法排出)等。
其他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肾上腺疾病等也可能干扰排卵。
2. 输卵管问题
炎症或阻塞:盆腔炎、输卵管炎等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或堵塞,阻碍精卵结合或受精卵运输,甚至引发宫外孕。
先天发育异常:如输卵管缺如、畸形等。
3. 子宫及子宫内膜异常
结构问题: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宫腔粘连(多次刮宫后常见)、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或息肉,可能影响胚胎着床。
内膜容受性差:子宫内膜过薄、过厚或存在炎症(如子宫内膜结核),会降低受精卵着床成功率。
4. 宫颈与阴道因素
宫颈炎或黏液异常:炎症或黏液分泌异常可能阻碍精子穿透。
先天畸形:如阴道横隔、处女膜闭锁等。
5. 免疫性因素
抗精子抗体等: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精子与卵子无法结合。
6. 其他综合因素
心理压力:长期焦虑、抑郁可能通过内分泌途径影响生育。
盆腔环境异常: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改变盆腔微环境,干扰排卵或受精。
注意事项
夫妻共同检查:不孕不育约20%-30%与双方因素相关,男性因素(如少弱精症)也可能导致不孕,需共同排查。
诊断需系统化:建议通过性激素六项、B超(尤其是阴式B超)、输卵管造影等手段逐步筛查。
若存在上述问题,建议尽早到生殖专科就诊,针对性治疗可提高妊娠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