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堵塞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炎症、感染或手术等因素导致附睾管或输精管阻塞,影响精子的正常排出和成熟。以下是相关要点分析:
1. 病因与机制
炎症因素:附睾炎(尤其是双侧)可能引发附睾管水肿、粘连,最终形成梗阻。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还会导致局部纤维化,进一步加重堵塞。
结核感染:附睾结核可能破坏附睾尾部结构,形成干酪样坏死,阻断精子运输通道。
手术或先天异常:如输精管结扎术后可能引发附睾淤积症,导致精液无法排出。
2. 临床表现
症状:阴囊坠胀疼痛、附睾肿大或触及硬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
精液检查:表现为无精症(完全梗阻)或少弱精症(部分梗阻),精子活力及数量显著下降。
3. 诊断方法
体检与影像学:通过触诊发现附睾增粗,B超可显示附睾管扩张或蜂窝样改变。
精液分析:连续两次精液检查无精子或精子数量极低时需怀疑梗阻。
输精管造影:明确梗阻部位,但属于有创检查。
4. 治疗选择
药物治疗:急性期需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慢性期可尝试抗炎药物缓解症状,但无法逆转已形成的梗阻。
显微外科手术:如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VE),术后复通率可达70%以上,自然妊娠率约38.8%。
辅助生殖技术:对于手术失败者,可通过睾丸穿刺取精结合试管婴儿(ICSI)实现生育。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及时治疗炎症:避免附睾炎转为慢性,减少纤维化风险。
定期检查:备孕男性若存在附睾炎病史,建议提前进行精液常规检测。
附睾堵塞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梗阻程度个体化选择,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育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