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喝水也是药 5个喝水习惯能治小病
生活中的小毛病,虽然不必过于紧张,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它们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实,通过调整喝水习惯,或许就能解决这些小问题。你试过吗?
5个喝水习惯缓解小病痛
感冒时,喝对水很重要。如果你感到寒冷、头痛、鼻塞,咳出的痰是清稀的,可能是风寒感冒,这时可以喝些热水、热汤或热粥,让身体出汗,有助于驱散风寒。而风热感冒时,喝些辛凉饮料如薄荷茶,可缓解症状。
胃部不适时,可以尝试喝土豆粥。中医认为,土豆能调和脾胃、补气益中,有助于缓解胃痛。但若是持续性胃痛,还是建议去医院就诊。
对于便秘问题,除了多喝水,还可以尝试喝绿茶,特别是毛尖类的绿茶,润肠通便效果更好。
咳嗽时,多喝热水可以稀释痰液,缓解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不适。
如果失眠,可以尝试醋兑水喝。醋酸能消除紧张性疲劳,帮助你轻松入眠。但需注意,醋的摄入量要适中,最好用温水稀释后再饮用,否则可能对牙齿造成腐蚀。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人要慎用此法。
那么,在夏季如何健康饮水呢?
夏季饮水指南
1. 饮水方式
口渴时,应少量多次慢饮。大口喝水可能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一是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二是可能导致出汗增多,进一步丢失电解质;三是可能吞咽过多空气,引发打嗝或腹胀。正确的饮水方法应该是将一口水含在口中,分几次徐徐咽下,这样能有效滋润口腔和喉咙,缓解口渴感。
2. 饮水量的个性化调整
正常的健康人可以通过尿液颜色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水分。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淡黄色,如果颜色过深,就应该增加水分摄入;反之,颜色过浅则可能意味着饮水过多。
对于病人而言,饮水需求更是因人而异。例如,心脏病患者、急性肾炎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等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调整饮水量。感冒发烧的患者,由于水分丢失较多,需要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
生活中的小病小痛,不妨从调整喝水习惯开始,学会科学饮水,让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