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闷塞误为感冒 鼻咽癌找上门
台中一名男子李先生,今年四月份突然感到耳朵出现闷塞感,初时以为是感冒所致,便自行服用感冒药,但连续服药半个月后,症状并未得到缓解。他选择前往医院就诊,却意外得知自己罹患了鼻咽癌,需要接受放射线治疗和化学治疗。医师强调,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果耳朵出现闷塞感超过两周,应该立即就医。
李先生的故事并非个例。这位45岁的男子,在四月份左耳开始出现闷塞感,一度被误诊为感冒。他按时服药,但症状始终未见好转。随后,他被诊断出中耳腔积水,经过耳膜穿刺抽出积水后,闷塞感稍有改善。一个月后,耳朵的闷塞感再次袭来,医生建议使用中耳通气管置放手术。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先生的闷塞感持续存在,且在颈部出现了多个肿块。他转至卫生福利部丰原医院就诊,经过鼻癌内视镜检查,发现左侧鼻咽有肿块,经过切片检查,确诊为鼻咽癌。
卫生福利部丰原医院耳鼻喉科的张煜谦主任指出,李先生的耳朵闷塞感是由于鼻咽癌压迫左侧耳咽管,导致中耳腔通气不良,从而产生耳腔积水的现象。而颈部出现的肿块,则是鼻咽癌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颈部淋巴结所致。
许多鼻咽癌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忽略。若民众出现单侧耳朵感到闷塞持续两周以上、耳鸣、听力损失、中耳积液等症状时,应该提高警觉。虽然感冒也可能导致耳朵闷塞感,但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就应该及时就医,以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
张煜谦医师提醒,鼻咽癌的诊断需要通过病理切片来确认。虽然患者可能会担心病理切片会导致癌细胞扩散,但实际上,切片过程中的出血量通常不多,且经过局部后不会有疼痛感,更不会导致癌细胞扩散。病理切片可以帮助医师做出更精确的诊断。
他也提到,鼻咽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男女比例大约为3:1。有家族遗传致癌因子的个体也是高风险群。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治愈率可达85%以上。提醒广大民众,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警觉,及时就医。不当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鼻咽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