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心脏病川崎氏症状像感冒 误诊误宝贝一生
幼儿发烧,我们常常首先想到的是感冒。这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刻板印象,从而忽略了其他潜在的危险病症。川崎氏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初期症状与感冒极为相似,很容易被忽视。我家的小帅弟就曾深受其害,好在发现得早,经过五天的住院治疗,他得以康复。这段经历让我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川崎氏症,又被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主要影响五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幼儿。男孩患病的机会约为女孩的1.5倍。尽管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但它会侵犯全身的血管,引发全身性血管炎,特别是冠状动脉血管炎。
川崎氏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 高烧:持续五天以上的高烧是其典型症状。
2. 结膜炎:双侧眼睛出现炎症,通常不会有分泌物。
3. 口腔、黏膜的变化:嘴唇泛红、草莓舌,甚至肛门周围也可能出现泛红现象。
4. 颈部淋巴腺肿大。
5. 皮肤红疹:四肢及躯干会出现红疹。由于台湾广泛接种卡介苗,患童在卡介苗注射处常有红肿现象。
6. 四肢末梢浮肿:急性期后,手指和脚趾会有脱皮现象。
川崎氏症的治疗黄金期在发病的十天内。超过十天以上,治疗效果通常会大打折扣。在急性期,高剂量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注射以及阿斯匹灵的使用是常用治疗手段。这可使发烧迅速消退,降低冠状动脉瘤产生的风险。阿斯匹灵在急性期起到抗发炎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退烧后,改以低剂量阿斯匹灵使用,以恢复正常血小板及红血球沉降速率。若在使用阿斯匹灵期间感染水痘及流行性感冒病毒,需暂停阿斯匹灵的使用。因川崎氏症而接受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患儿,在十个月内不宜接种活性疫苗。
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川崎氏症的儿童也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我家帅弟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不可轻视孩子的发烧。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细心呵护孩子,确保他们平安成长。这篇《后天性心脏病川崎氏症状像感冒 误诊误宝贝一生》的文章提醒我们,对于孩子的健康,我们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