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教授专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五大优点 开启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微创”概念已渗透到外科手术的各个领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手术系统作为当前外科手术的顶尖代表,在中国临床应用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外科手术水平,使其跻身世界一流。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肝胆胰及减重和代谢外科主任姜涛教授认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不仅引领着外科精准手术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标志着外科手术进入了4.0新时代。特别是在减重代谢领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被称为“钢铁侠”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无疑是外科手术的革新性产品。相比传统的微创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有卓越的优势:其三维高清成像系统能够放大10倍,提供清晰逼真的手术视野,让医生获得裸眼3D的视觉效果。540度旋转无死角的机器人手臂,突破了人手操作的极限,能在狭窄的解剖区域进行灵活顺畅的操作。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生的体力消耗,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度。
姜涛教授指出,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5G时代的来临,远程医疗已成为可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使得专家能够实施远程治疗,实现了外科医疗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它为青年医生的成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外科学习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录像和远程观摩学习,为青年医生开辟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通道。如果未来培训中心能让青年医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他们将能更快掌握技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超重肥胖问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持续上升,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在减重外科手术领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大有可为。姜涛教授所在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减重和代谢外科,在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后,已完成多项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的代谢手术,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姜涛教授强调,在减重手术中,面对的是体重过高的患者,传统腔镜手术对医生来说负担较重。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介入,让医生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完成手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随着肥胖患者群体的不断增加,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
除了手术治疗,姜涛教授还非常重视医学科普工作。他认为,治疗只能针对个别患者,而科普可以影响更多人。他通过多个平台进行医学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知识,了解肥胖外科治疗的进展。这些科普内容确实关注了很多患者,也帮助了很多患者得到更早的治疗。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外科手术的革新性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减重代谢领域,它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姜涛教授及其团队的工作,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青年医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机会。姜涛教授坚信科普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最尖端的技术与最卓越的医学成果,真实、准确地呈现给公众视野。作为一名致力于减重外科领域的专家,他深知传播医学进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之后。姜涛教授及其团队,凭借对技术的精湛掌握,已成功运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了五百余例手术,这一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每当谈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姜涛教授总是充满热情。这种高科技手术工具不仅使手术创伤最小化,更在术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视野,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术后恢复期也因此大大缩短,令患者能够更快地重返正常生活。对于患有肥胖和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的减重和降糖手术效果理想,实现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结局。
更为重要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机器人的引入不仅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也推动了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医生和护士团队通过实际操作和不断摸索,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医疗体验,进一步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联系。
姜涛教授及其团队的成就不仅彰显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将先进技术引入临床实践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他们的努力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