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诊疗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距离高质量发展还
在全球生物信息采集技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学科的飞速发展推动下,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由于人类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精准诊疗必须依赖于海量数据和多参数的深入,从而为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成为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
在2021年健康界峰会的高质量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精准医疗如何推动肿瘤防治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共研未来的医疗新趋势。本次会议由泛生子基因提供特别支持。
当前,癌症防治的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构建完善的肿瘤防治整合体系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根据数据,中国的癌症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而且癌症的发病趋势和死亡率正在缓慢上升。在此背景下,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强调了构建肿瘤防治整合体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实现早防、早检、早治的理念。他提出,理想的状态是通过改造生活环境和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肿瘤发病率,但在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情况下,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已经建立了癌症的三级预防体系,其中二级预防是最有效也是最通行的手段。为了提升癌症的早筛率,浙江省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的肿瘤防治网络,并采取了八大行动进行谋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综合防治管控体系。与会专家强调,早筛是防止癌症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综合医院也需要重视肿瘤的早期筛查。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精准治疗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泛生子基因副总裁滕琳在致辞中强调,精准医学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才能实现肿瘤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为患者提供符合人体运行规律的防治策略。
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鲍军对肿瘤精准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冷思考”。他指出,精准治疗基于基因检测技术和生物信息大数据,对特定人群和疾病类别进行深入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治疗。精准治疗的“热”体现在精准诊断、精准药物选择和为罕见病、疑难杂症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癌症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技创新的驱动。随着基因检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将会为癌症的防治带来更多的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拿出疫情防控的力度进行肿瘤防控,未来的癌症早筛率一定会上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医疗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肿瘤防治的持续发展。精准诊疗:与挑战并存
鲍军院长指出,尽管精准诊疗技术日益发展,但仍处于期,面临多重问题和挑战。这需要我们在热情拥抱技术的保持冷静的思考。
目前医疗设备与仪器大多依赖进口,国内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有限。开展基因检测的医疗机构数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这限制了精准诊疗在国内的普及和推广。
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虽疗效显著、毒性较低,但肿瘤检测费用高昂,且未得到医保的支持,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基因检测技术和程序尚未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从取标本、检测过程到结果质控,都缺乏统一平台,导致基因检测结果的质量和精准度无法保障。基因检测数据尚未实现互联互通,隐私保护、技术支撑、信息升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空白,亟待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精准医疗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各地的政策支持为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高峰对话中,多位医院院长共同了精准医疗的前景与挑战。他们一致认为,尽管统计学能够检测新疗法的差异,但如果不进行精细的分子分型,大多数患者仍接受的是规范化治疗。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赵岩强调,精准医疗需要临床数据库的支持,它并不排斥医生的经验和既往的研究结论,而是丰富了医学知识。
未来,随着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所有疾病都将得到重新认识和分类。诊断将从病理检查逐渐转变为分子分型,治疗路径也将从肿瘤药物疗效转向肿瘤基因药物疗效。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精准诊疗的发展。国家正逐步纳入更多新型抗肿瘤药物,并推动检测的标准化与规范。
精准诊疗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的思考,克服各种挑战,共同推动其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