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因素
1. 遗传与染色体异常
克氏综合征(47XXY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等会导致睾丸发育不良或生精功能障碍,引发无精症或少精症。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或发育异常(如囊性纤维化基因缺陷)会阻碍精子输送。
2. 性腺发育异常
隐睾(睾丸未下降至阴囊)或睾丸发育不全,长期未治疗会损害生精功能。
二、后天因素
1. 疾病与感染
精索静脉曲张:占原发性不育的75%-80%,影响睾丸血液循环和精子生成。
生殖系统感染:如腮腺炎引发的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可能破坏精子质量或导致输精管梗阻。
2. 生活习惯与环境
不良习惯:长期吸烟、酗酒、熬夜会降低睾酮水平,直接损伤精子活力和数量。
职业暴露:高温环境(如厨师、电焊工)、化学污染或辐射会干扰生精过程。
3. 内分泌与免疫问题
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激素失衡可能抑制精子生成。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精子抗体)会导致精子被免疫系统攻击。
三、其他因素
心理与性功能:长期压力、焦虑或勃起功能障碍可能影响性生活频率和受孕机会。
不明原因:约40%-60%的病例无法明确病因,可能与多因素叠加或现代医学未探明的机制相关。
若存在生育困扰,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精液质量,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避免高温环境)以提高生育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