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食管裂孔疝患者因诊断不明、病情反复而倍感焦虑,多次在多科就诊。由于症状多样多变,有时会被误诊为其他多种疾病。
其中,部分食管裂孔疝患者因胃食管反流导致误吸入气管,引发长期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甚至引发支气管哮喘发作,这种情况容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炎。除了呼吸道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餐后剑突下痛、胸骨后痛、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除了进行肺部X线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胃镜检查以及CT检查以确诊。
成人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症状与冠心病相似,有时导致误诊或漏诊。一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心绞痛相似,包括胸痛、心前区疼痛等,且胸痛持续时间不一。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能呈现ST段压低、T波异常等心肌缺血表现。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胸痛与疲劳无明显关系,而是与饮食密切相关。特定的动作如饱餐后、平躺、弯腰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胸痛。而冠心病心绞痛则没有这些特征。通过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我们可以观察到食管裂孔疝的特定表现,如膈上疝囊征、胃黏膜进入胸部等。对于无冠心病并存的患者,服用冠状动脉扩张药物的效果可能缓慢或不确定。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药品,以及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胸痛等症状,显著延长发作间隔,为病患带来希望之光。
当胆囊炎、胆石症与食管裂孔疝相遇,右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让人误判。两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共同影响,诊断时需谨慎。胆囊炎、胆石症常伴随着发热、黄疸、血象升高和肝功能异常,B超、CT检查能揭示胆道系统的炎症和结石。而单纯的食管裂孔疝则不会有这些变化,影像学检查也无肝胆系统异常。
当患者遭遇剑突下痛、右上腹痛、恶心呕吐时,不仅要考虑肝胆系统疾病,更要想到食管裂孔疝的可能。上消化道X线检查如能看到膈疝囊征、膈肌胃粘膜、食管括约肌升缩以及胃食管反流等现象,都有助于准确诊断。
食管裂孔疝还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和贫血,发生率达2.5%至20.7%。表现为持续少量黑便或呕吐新鲜血液,严重时可能大量呕血和黑便。严重贫血可能为首发的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常见疾病如血液病、消化道炎症或肿瘤。但只要想到食管裂孔疝的可能性,及时进行胃镜检查和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多能确诊。
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剑突出疼痛、反酸、上腹烧灼感、吞咽不良等,很容易与食管炎、胃炎、溃疡、食管癌等疾病混淆。但食管裂孔疝引起的反酸和胸骨后烧灼样痛会在平躺和增加腹压时加重,这是其独特的特点。由于食管粘膜水肿、糜烂、溃疡或运动功能障碍,食管裂孔疝引起的吞咽不良多为间歇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数小时,之后自行缓解。而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吞咽困难则逐渐加重,伴随体重下降等病史。对于慢性食管炎、溃疡、肿瘤浸润引起的食管挛缩和长期向上拉下胸腔导致的食管裂孔疝,我们必须仔细鉴别,运用X线检查、内镜和病理检测进行准确诊断。
先天性肺囊肿是由胚胎期肺发育异常引起的,与食管裂孔疝引发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消化道造影和胸腔内的表现有明显的不同。先天性肺囊肿的胸腔内无胃肠影像,而食管裂孔疝患者常有剑突下痛、上腹烧灼感等病史。通过X线和钡餐检查,可以观察到疝囊影和膈膜上的胃粘膜影。
孕妇的食管裂孔疝与腹压增加有关,多发生在妊娠中后期。这与妊娠反应不同,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前3个月,随着妊娠月的增加症状逐渐改善或消失。而孕妇的食管裂孔疝症状则与姿势有关,且在妊娠晚期越近,症状越重。
以上种种,提醒我们在面对患者的各种症状时,必须全面考虑、仔细鉴别,才能准确诊断、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