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辅助技术 不孕不育辅助治疗什么时候纳入医保
截至2025年7月,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将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各地政策实施时间和覆盖项目存在差异。以下是具体情况:
一、全国推进情况
1. 政策背景
国家医保局自2023年起逐步推动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旨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截至2024年8月,已有19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到2025年,部分省份如黑龙江、广东、四川等也陆续加入。
2. 覆盖技术范围
纳入医保的项目通常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核心辅助生殖技术,部分省份还涵盖囊胚培养、冻胚解冻等加收项。例如,河南报销12项(含8项基础+4项拓展),安徽整合为12项。
二、各省实施时间表(部分示例)
| 省份 | 实施时间 | 备注 |
|-|-|-|
| 北京 | 2023年7月1日 | 首批纳入,16项技术门诊甲类报销 |
| 广西、内蒙古 | 2023年11月起 | 职工医保报销70%,居民医保50% |
| 广东(惠州) | 2024年10月1日 | 8项技术纳入,年度限额1万元 |
| 黑龙江 | 2025年1月1日 | 8项技术纳入,职工和居民医保分别报销60%、50% |
| 四川 | 2024年11月1日 | 13项技术纳入,不设起付线 |
三、报销政策特点
四、其他注意事项
如需具体省份的报销细则,建议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定点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