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健康养生 2025-08-22 11:33健康新闻www.buyunw.cn
《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源自儒家经典之作《礼记》。这句话作为儒家思想的精华体现,为我们揭示了儒家教育的核心宗旨和追求。
一、三大纲领
“明明德”:首字“明”意为彰显,代表着我们要积极发扬人性中本有的光明品德,通过自我修养和历练来显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亲民”:另一种解读为“新民”,强调通过教化使人弃旧图新,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与革新。儒家教育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仁爱之心,推动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止于至善”: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味着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完善,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二、思想内涵
这句话与《大学》后续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条目共同构成了儒家的实践路径,强调了从个人品德修养到社会治理的递进关系。换言之,儒家的教育理念和道德修养不仅关注个体的成长,更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三、现代意义
在当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如北京大学在2014年引用此句,强调现代教育应秉承传统文化中的“成人成才”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实际上,潮州市税务局等机构也正是因为践行这一理念而荣获国家级荣誉。
进一步地,这句话也体现了儒家修养的次第:“知止定静安虑得”。知道应该止于何处,才能明确方向;内心安定才能从容不迫;思虑深远才能收获更多。这一逻辑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道德实践路径。“大学之道”所揭示的儒家教育思想,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赴美失联广东女子遗体疑被发现
下一篇:梅姨案人贩子家属责怪申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