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回应老师强制学生订牛奶 (2)
河南驻马店与湖北学校两大典型案例剖析(更新)
一、河南驻马店案例分析(2023年9月)
面对网络热议的“强制订购3箱酸奶”事件,王勿桥中心小学的校长作出了正面回应。他明确表示,虽然订奶工作是由上级部门布置,初衷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但学校始终遵循家长自愿的原则。对于个别老师在班级群内要求“有条件积极订购,没条件创造条件订购”的措辞,校长认为这确实有些不妥,并已经要求相关老师重新安排工作。
当地教育局也对此事进行了补充说明。他们强调,订奶政策是由上级部门推动的,但尊重家长自愿选择的原则是首要的。对于存在强制行为的学校,教育局将严肃处理,进行整改。
二、湖北学校案例分析(2025年2月)
近期,浠水县实验小学的家长反映“强制订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校方紧急回应称,教师要求“必须今日完成订奶”是个别现象,已对涉事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学校表示,如果家长因特殊原因不愿订奶,可以申请退款。
湖北省教育局对此事也高度重视,明确表示学生奶订购严禁强制摊派,并连夜介入调查,看是否存在利益链条。
三、事件根源
教育学者指出,此类事件的频发与学校的考核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些地区,“订奶覆盖率”竟然成为了教师的绩效指标,这使得班主任为了完成任务而向家长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校方和教师在执行政策时陷入了既要完成任务又要避免与家长冲突的尴尬境地。
四、公众争议的三大焦点
1. 自愿原则是否形同虚设:有家长反映,即使孩子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并持有医生证明,仍被要求订奶。
2. 产品质量与价格质疑:部分学校推荐的牛奶被指出含有添加剂且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3. 利益链的隐忧:有经销商透露,学校或教师可能通过订奶获取回扣,这引发了公众对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疑虑。
两大典型案例,揭示了当前教育领域在推行政策时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调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与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