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分类治疗
1. 排卵障碍性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可通过口服达英-35降低雄激素,或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再结合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来曲唑)诱导排卵。
高泌乳素血症需口服溴隐亭调节激素水平。
卵巢功能衰竭者可能需赠卵试管婴儿技术。
2. 输卵管性不孕
轻中度堵塞可通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疏通,显微外科技术使再通率达85%。
严重积水或梗阻则推荐直接选择试管婴儿技术。
3. 子宫因素不孕
宫腔粘连、息肉或纵隔等可通过宫腔镜手术矫正,冷刀技术提升术后妊娠率40%。
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腹腔镜切除病灶,或辅助生殖技术干预。
4. 男性因素不育
少弱精症可服用左卡尼汀、麒麟丸等药物改善精液参数。
重度畸形或无精症需人工授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
二、辅助生殖技术(ART)
1. 人工授精(IUI)
适用于轻度男性不育或宫颈因素,周期妊娠率约15-20%。
2. 试管婴儿(IVF/ICSI)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A)可筛查99%的胚胎染色体异常,冻胚复苏率达98%。
适用于输卵管阻塞、严重少弱精或反复促排卵失败者。
三、综合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
体重管理:BMI控制在18.5-23.9可提高自然妊娠率30%。
饮食运动: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减少红肉摄入,规律运动改善卵子和精子质量。
心理调节:正念训练降低皮质醇水平42%,提升子宫内膜容受性。
四、中医调理
针对肾虚(气虚、阳虚、阴虚)或肝郁等证型,采用麟珠汤、温胞饮等方剂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改善生殖功能。
五、进展(2025年)
技术优化:4D超声造影精准定位输卵管病变,疼痛感降低60%。
指南推荐:2024年《不孕不育防治指南》强调孕前3个月限酒、调整作息等一级预防措施。
建议夫妻双方同步检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提升疗效。具体方案需由生殖专科医生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