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穴位推荐
1. 腹部穴位群
关元穴:脐下3寸(约四横指),培元固本、温补下焦,改善小腹冷痛和月经不调。
子宫穴:关元穴旁开3寸,专治妇科问题,可调经活血、促进淤毒排出。
神阙穴(肚脐):先天之本,常配合药饼外敷(如五灵脂+白芷+青盐)增强散寒效果。
2. 腰背部穴位
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补肾壮阳,缓解腰酸冷痛。
八穴:骶骨区域8个孔洞,整体调理生殖系统,改善带下异常。
3. 下肢辅助穴位
三阴交:内踝上3寸,调肝脾肾三经,针对月经不调和不孕。
太溪穴:足内踝与跟腱间,滋补肾阳,适合肾虚型宫寒。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 艾灸技巧
距离皮肤2-3厘米,以局部潮红、发热为度,每穴灸10-15分钟。
推荐隔姜灸(鲜姜切片垫底)增强温通效果,避免烫伤。
2. 疗程建议
初期连续灸3天,后续隔日1次,1个月后调整为每周1-2次,坚持3个月效果更佳。
3. 禁忌与配合
阴虚火旺或急性炎症期慎用,需辨证施治。
可结合拍打八穴、热敷腹部等辅助疗法。
三、不同类型宫寒的配穴方案
肾阳虚型:加灸肾俞、命门,改善腰膝酸软。
肝郁气滞型:配合太冲穴疏肝解郁。
痰湿型:加灸丰隆穴化痰祛湿。
提示:艾灸需长期坚持,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尤其备孕期间需结合全面体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