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与非烟民肺癌需采取不同策略治疗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六日电报道,记者曾利明为您带来研究成果。据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肺癌诊疗专家支修益教授透露,针对吸烟与不吸烟患者所患癌症的不同,医疗界正在推动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一策略根据患者具体特点灵活调整,旨在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单青教授进一步了这一主题。他详细阐述了吸烟导致的肺癌大多属于鳞癌和小细胞癌,这两种癌症对化疗药物并不敏感,有效率仅30%至40%,且目前缺乏高效的靶向治疗药物。相对而言,非吸烟导致的肺癌多为非小细胞肺癌,这类癌症除了化疗,还有相当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
临床试验的数据令人瞩目。研究显示,发生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对靶向药物如易瑞沙等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亚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发生率高达近四成,这一比例远高于欧洲。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化疗和放疗效果也不理想,这也是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好消息是,公布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靶向治疗药物在肺癌个体化治疗领域的优势显著。今年七月,欧洲批准易瑞沙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一进展为患者在诊断初期就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可能,为实现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在此背景下,李单青教授强调医生与患者之间需要更深入、更充分的沟通,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建议全国肺癌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控烟与肺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帮助患者了解新的诊疗手段,从而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患者实现“带癌生存”,更可能实现“带癌生活”的质的飞跃。
这一研究成果无疑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更多创新药物和疗法能为患者带来更长久的生存时间和更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