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性不孕是指由于子宫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不孕情况,其诱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具体原因如下:
一、先天性因素
1. 子宫发育异常
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良):青春期后子宫仍小于正常大小,常伴随卵巢发育不良,导致月经不调或闭经。
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先天性无子宫等,可能影响胚胎着床或胎儿发育。
2. 子宫位置异常
子宫过度前倾、前屈或后倾后屈,可能干扰精子通过或胚胎着床。
二、后天性因素
1. 子宫病变
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能改变宫腔形态,阻碍受精卵着床。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引发炎症或粘连,影响子宫功能。
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粘连或结核,可能破坏内膜容受性。
2. 宫腔手术或损伤
多次人工流产、刮宫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Asherman综合征),使胚胎无法着床。
妇科手术(如卵巢囊肿剥离)可能间接影响子宫环境。
3. 其他因素
宫颈管粘连或闭锁:因手术或炎症导致,阻碍精子进入宫腔。
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预防与建议
定期妇科检查(如超声监测)可早期发现子宫异常。
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人流),做好避孕措施。
若存在子宫肌瘤、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建议尽早就医干预。
若怀疑子宫性不孕,需通过超声、宫腔镜等系统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手术矫正或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