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蛋糕贝思客被曝经营异常
【经营危机之下的贝思客】
一、回溯2020年困境
随着2020年11月中旬的脚步渐近,从多地传来的消费者反馈令人忧心。订单频繁被取消,美味的蛋糕无法准时送达,客服更是失去响应。公司对外宣称的“管理层更替”和“供应链升级”导致系统瘫痪的声明,似乎成为了一系列混乱的。尽管公司承诺在12月5日恢复配送,但实际的情况却远未达到消费者的预期。北京、天津等城市早在2019年便已感受到服务的调整,而成都、重庆等地因疫情的影响,业务也一度暂停。
二、聚焦员工与消费者权益损害
员工层面,南京分公司的员工透露,自10月起,配送人员纷纷罢工,销售权限被无情取消。拖欠工资的情况屡见不鲜,未兑换的预付卡金额更是高达上百万元。对于消费者而言,APP及官网无法正常下单,手中持有的代金卡变得无效,退款处理的进度更是如同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三、企业的法律风险亦不容忽视
上海手乐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贝思客母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高达177.1万元。公司的创始人吴滋峰被限制高消费,企业面临新三板退市的风险和压力。
时光流转至2025年,贝思客再次陷入困境。管理层变动引发的供应链与内部管理问题的复发,使得企业在短短数月内再次停摆。多地配送服务暂停,消费者手中的蛋糕兑换券变得无效,订单被强制取消的情况屡见不鲜。杭州分部的员工更是遭受数月未收到工资的困境,与上海总部失去联系,预付卡面临作废的风险,暴露出企业预付卡管理制度的长期不完善。
共性剖析:
预付卡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两次均因预付卡无法兑付引发消费者集中投诉,这无疑揭示了企业资金链管理的重大缺陷。消费者对预付卡的信任度受到了严重打击,这也为企业敲响了警钟。
供应链脆弱性成为企业的致命伤。从2020年的“供应链升级”到2025年的同类问题停摆,显示企业在供应链稳定性方面并未进行根本性的解决。供应链的波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更是对消费者信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管理层的动荡加剧了企业的运营混乱。两次危机均与管理层的变动相伴相随,决策层的频繁更替使得企业战略方向不明,人心浮动,这无疑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企业从根本的管理、制度、战略层面进行全面反思和调整。
贝思客的经营危机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管理和制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深入剖析原因,从制度、管理、战略等多维度进行全面改革,以重建消费者信任,恢复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