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孕被赶出婆家 山东一女子因不孕被婆家
这起发生在山东德州的案件令人痛心,22岁的方某洋(1997年出生)因不孕遭受丈夫、公婆长达半年的系统待,最终于2019年1月31日被殴打致死。以下是案件关键信息梳理:

1. 虐待手段
方某洋长期遭受"打、冻、饿、禁闭"等虐待,包括:用木棍抽打头部/背部/腿部、拽肩膀致其撞地、冬天户外罚站、长期饥饿等。其体重从出嫁时的160多斤骤减至死亡时的60斤,全身大面积软组织挫伤。
2. 致死直接原因
法医鉴定显示,死亡主因是"营养不良基础上受多次钝性外力作用",2019年1月31日当天遭受四次殴打,最后一次殴打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3. 施暴者动机
公婆供述称因方某洋流产且未能怀孕,"花光积蓄娶媳妇却无法传宗接代"引发愤怒。公公张某林甚至直言:"娶回家不能生孩子"。
禹城市法院以虐待罪判处:公公3年、婆婆2年2个月、丈夫2年缓刑3年,理由为"如实供述+预交5万赔偿金"。量刑引发舆论哗然。
德州中院认定一审程序违法,要求重新审理。家属及律师主张应追加故意伤害罪,严惩被告人。
1. 性别暴力根源
案件暴露部分农村地区将女性物化为生育工具的传统观念,不孕被视为"家族耻辱",甚至成为暴力合理化借口。
2. 弱势群体保护缺失
方某洋存在智力障碍,其母亲患精神病,父亲去世后缺乏监护人干预。村民虽知虐待却无人举报,反映基层干预机制失灵。
3. 后续影响
案件推动公众对家庭暴力立法(如《反家暴法》实施效果)及司法量刑标准的讨论,2023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强化了对生育自主权的保护。
方某洋死后被娘家安排阴婚,收受数千元费用,暴露出某些地区对女性身体权利的二次剥夺。
类似因不孕引发的家庭暴力在河北、河南等地亦有发生,但鲜少进入司法程序,多数通过调解掩盖。
这起悲剧折射出传统宗法观念与现代法治的激烈碰撞。目前案件仍在司法进程中,其最终判决将成为中国反家暴司法实践的重要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