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不孕治疗可能与儿童自闭症风险存在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和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验证。以下是关键研究发现和注意事项:
1. 激素疗法(如黄体酮)的风险
以色列海法大学的研究指出,接受黄体酮治疗的孕妇,其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比未接受不孕治疗的女性高出1.5倍。黄体酮是维持妊娠的必需激素,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其他激素类药物(如促排卵药物)的潜在影响尚不明确,但需谨慎评估用药剂量和周期。
2. 体外人工授精(IVF)的安全性
同一研究显示,IVF与自然受孕相比,自闭症风险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这表明IVF本身可能不是主要风险因素,但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3. 免疫与炎症的潜在作用
不孕治疗可能通过母体免疫系统影响胎儿。例如,孕期感染或免疫失衡(如自身免疫疾病)可能触发炎症反应,干扰胎儿神经发育,增加自闭症风险。
瑞典大规模研究发现,孕期感染治疗可使孩子自闭症风险上升79%,提示免疫激活是关键机制之一。
4. 药物使用的争议
抗抑郁药(如Is)在孕期的使用与自闭症风险相关,尤其孕晚期服用风险可能增加3倍。但需注意,母亲原有精神健康问题也可能是混杂因素。
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的滥用也可能关联多动症和自闭症风险,但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确。
5.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丹麦队列研究强调,家族遗传因素可能比孕期健康问题对自闭症的影响更大。例如,母体糖尿病或抑郁症与自闭症的关联在调整家族因素后减弱。
孕期营养素缺乏(如叶酸、维生素D)、化学物质接触(如农药)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协同作用。
注意事项
个体化评估:不孕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健康状况,避免过度使用激素或药物。
感染预防:孕期需严格防范感染,及时治疗以减少免疫系统异常激活。
定期监测:高风险孕妇应加强产检和胎儿神经发育评估。
不孕治疗与自闭症的关联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需权衡治疗收益与潜在风险,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