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分类与对应治疗
1. 内分泌异常
促性腺激素不足、高泌乳素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如补充促性腺激素、溴隐亭或甲状腺激素)调节生精功能。
睾酮低下者可补充外源性雄激素,雌激素偏高者需使用抑制剂。
2. 生殖系统结构问题
精索静脉曲张:占男性不育的30%,需通过显微镜下高位结扎术改善睾丸血液循环。
输精管梗阻: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如输精管吻合术、附睾吻合术)解除梗阻。
先天性发育异常(如隐睾)需早期手术干预。
3. 精子质量异常
少弱精症可联合使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C)、左卡尼汀等改善精子活力。
中医认为肾精不足是主因,常用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调理,需3个月疗程(精子生成周期约90天)。
二、辅助生殖技术
若药物治疗或手术无效,可考虑:
人工授精:适用于轻度精子异常或性功能障碍。
试管婴儿(ICSI):针对严重少弱精或无精症,通过单精子注射技术受孕。
显微取精术:从睾丸中直接提取精子用于辅助生殖。
三、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熬夜、吸烟、酗酒及高温环境(如紧身裤、久坐)。
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减少精神压力。
四、注意事项
治疗需耐心,生精周期约3个月,药物试验期通常为3-6个月。
建议夫妻同查,排除女方因素。
若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需及时转诊至生殖医学中心评估辅助生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