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传芥子园画传序二及注释
绘画之道,深不可测,其关键在于一个“灵”字。这份灵气,乃是学习绘画的根基,没有灵气的人,纵然努力,也难以领悟绘画的真谛。这个灵气究竟是何物呢?它并非通过简单的模仿或者机械的练习就能获得,而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的天赋。
如果有人问及学画之始,我会告诉他,始于多看多写。多看并非只是埋头于画册之中,闭门造车式的描摹。真正的多看,是拥抱自然,是观察山水、四季更迭、飞禽走兽、游鱼虫蚁。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画卷,是活的画稿。也要研读古人的智慧之书,观摩古今大师的经典之作,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如此,下笔之时,自然神韵独具。
说到多写,并非一味的重复练习。写字画画都需要灵感和体悟。只有经过深刻的体会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绘画的精髓。画画不仅是手的艺术,更是心的艺术。如果只是拘泥于古人的画法,亦步亦趋,虽然画得勤勤恳恳,也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而已。这样的画,如何能够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又如何能够触动人心?
《芥子园画传》初集是清代画家王概编绘的艺术瑰宝,以明代李流芳的课徒稿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了山水、花鸟等画法的精髓。其中的序二所强调的“灵气论”,与谢赫《画品录》中的“气韵生动”一脉相承,都强调艺术创作的内在生命力。
每一幅画作都是艺术家的灵魂写照。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需要那份源自内心的灵气。只有真正理解了绘画的精髓,才能够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对于想要深入学习的读者,不妨参考《芥子园画传》的树谱部分,进一步具体的画法。比如“树分四岐”,这是画树的基本技巧,也是展现树的生命力的重要手段。
绘画是一种心灵的表达,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画出有灵气的作品。学习绘画,不仅要多看多写,更要深入体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捕捉那一瞬间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