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核酸检测十二五末基本覆盖全国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关于血站核酸检测暨血液安全工作的会议传来喜讯,我国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去年六月至今年六月,参与试点的单位共检测了超过一百三十五万份血液样本。更值得一提的是,核酸检测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纳入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预示着到“十二五”末期,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将覆盖全国。
王羽,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在会议上详细阐述了核酸检测的重要性。我国大部分血站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献血者进行筛查,尽管这种方法有效,但核酸检测的引入可以极大地缩短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窗口期”,极大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
为了推广这一技术,我国从去年开始在11个省份的14家单位启动了血站核酸检测试点。中央财政一次性投入资金高达一点五七六亿元,用于购置核酸检测设备及配套设备、人员培训、信息系统建设和国家参比实验室建设。今年,这一试点范围更是扩大到所有省级血液中心。
如何维持核酸检测的运行经费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王羽表示,核酸检测系统和现有血站实验室检测系统的信息化对接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议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解决配套资金等问题。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需要建立符合标准的实验室规范化检测流程,严格进行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核酸检测模式和管理体系。
在血液检测领域,如何降低乙肝、丙肝和病毒“窗口期”感染风险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酶联免疫等血清学检测方法虽然有效,但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早地发现病毒感染。这种技术通过检测病毒核酸,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大大缩短,从而大大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这一进步无疑是我国血液安全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