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首套急救转运型ECMO成功救治猝死患者
近日,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款急救转运型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款设备操作简便,性能与国外主流产品不相上下,而其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一半。
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科主任薛乾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分享了这一消息。他透露,这款急救转运型ECMO设备由天津大学主导研发,并成功救治了一名濒临死亡的猝死患者。目前,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并发症。
ECMO,被誉为体外循环技术的“王者”,其原理是通过血泵代替心脏、膜肺代替肺,将血液持续运输到人体,形成体外生命循环系统。它保障各个器官运转,从而维持生命。作为重症急救领域的先进技术,ECMO的治疗水平已成为衡量医疗机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全球主要的ECMO市场由美国和德国的企业主导,产品价格高昂。我国存量仅约500台,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甚至出现了一机难求的情况。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天津大学医学部应急医学研究院与天津汇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国内首套急救转运型ECMO。该团队深入分析了国外优势产品的优缺点,结合国内实际急救临床需求,对循环血泵、抗凝涂层、氧合膜肺及管路等核心技术设备进行了自主研发。
与普通型ECMO相比,急救转运型ECMO更加小型便携、操作简易、性能稳定,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复杂环境下的现场急救、重症伤员的安全转运及院前急救等场景。
经过委员会的批准,这款急救转运型ECMO已经在多家三甲医院进行推广,并成功救治了多名危重患者。其中,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科最近收治了一名猝死患者。医院为患者使用了国产急救转运型ECMO系统,经过12小时的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心脏功能恢复。
薛乾隆表示,国产急救转运型ECMO的良好性能有利于国内医疗机构在院内及灾害现场救援使用,让更多心肺骤停急危重症患者受益。这一成果的取得,有望打破国外产品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实现国产高端ECMO自主化研制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