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是第一致残杀手
急性脑血管病,又被俗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像一颗隐形的定时,时刻威胁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不分性别和年龄,甚至包括年老者、年青人、儿童以及新生儿。
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在于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流中断,脑细胞因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而逐渐坏死。这种情况有时是由于脑供血动脉闭塞,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得不到血液当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坏死,称为缺血性卒中,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80%。有时则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或脑组织周围间隙中,导致脑细胞坏死,这种情况被称为出血性卒中,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
急性脑血管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它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每年夺去近570万人的生命。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平均每约6秒钟就有1人因急性脑血管病而永久致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危害还在持续扩大。过去四十年间,全球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差异加大,中低收入国家的发病率增加了100%以上。我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远东地区和非洲是全球两个脑卒中高死亡地区,也被称为“卒中死亡带”。脑卒中并非富裕带来的疾病,而是与贫穷相伴。全世界85%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在难以抵御卒中危害的中低收入国家。对于那些幸存的患者,大多数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需要他人的部分或全部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避免大量的急性脑血管病造成的死亡。即使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通过正确的治疗,也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投入,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共同抵御这一严重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