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布擦桌超干净?一周细菌达22亿
警惕!全新抹布一周滋生22亿细菌,食品安全需警惕七大误区
你是否曾对家中的食品安全有所疑虑?一条全新的抹布在家中使用一周后,细菌数量竟高达22亿!随着春节的临近,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引人关注。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观念可能是错误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食安危机。今天,我们就来揭示这些误区,以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
食品安全的隐患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立中兴大学的食品专家方继教授指出,食物中毒的原因往往源于生熟食交叉污染、加热不足、室温下放置过久、员工带菌污染以及设备清洗不完全等因素。而一般餐饮食品业者生产流程管理多仰赖经验法则,其中许多口耳相传的错误观念,可能正是让业者陷入食安危机的重要风险因子。以下是七个常见的误区:
一、迷思一:油质看起来清澈,就是干净?
【正确观念】炸油品质并非仅依清澈程度而定。长时间高温加热的油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易与其他物质产生致癌物。酸价过高代表油脂已劣化,严重影响健康。
二、迷思二:水煮沸即可饮用,不用担心净水问题?
【正确观念】水在煮沸15到20分钟后虽可杀死肠道病菌和病毒,却难以降低重金属、农药等污染。长期饮用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三、迷思三:煎台、炒锅每次简单清洁即可?
【正确观念】厨房高温、高湿环境易助长微生物繁衍。若清洁不当,可能滋生肠炎弧菌等病菌,造成食物污染。
四、迷思四:净水器水流量大就不必换滤芯?
【正确观念】净水器的滤芯寿命是根据可去除的固体杂质及可吸附的化学物质来判断。超过建议更换时间,即使水流量未减,其去除及吸附污染物的效果可能已经减损。
五、迷思五:桌面清洁只要用抹布擦拭即可?
【正确观念】抹布对病菌、微生物的清洁效果有限,未适当清洁的抹布可能潜藏更多污染源。一条全新的抹布在家中使用一周后,细菌数量高达22亿。
六、迷思六:食材新鲜,就不会有过量微生物?
【正确观念】台湾天气炎热,食材中微生物生长快速。即使食材新鲜,若容器、砧板或厨师双手生食及熟食不分,仍可能造成间接污染。
以上这些误区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必须警惕这些误区,确保食品的安全。在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安全,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迷思七:是否只需选用洗净力强的清洁用品,用同样的菜瓜布和洗剂就能清洁所有餐具?
【真实洞察】
清洁餐厨具并非简单的任务。餐盘的刮痕不仅是美观的问题,更是安全隐患。这些刮痕容易滋生细菌,据研究显示,这些细菌的数量甚至可能比钱币还要高出118倍。在清洁餐厨具时,除了清洁剂的洗净力外,选择合适的菜瓜布以及是否拥有HACCP食品安全认证规范同样重要。
台湾的食品安全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也积极引进了与国际接轨的HACCP、ISO22000认证机制。卫福部推动的食品业者GHP和经济部推动的食品GMP等法规标准也都在为守护消费者食品安全而努力。现实情况是,由于执行门槛较高,这些法规对于中小型店家来说难以落实。据统计,全台湾有12万家登记餐饮食品企业,仅有7%通过GMP认证、3%通过GHP认证,而符合HACCP认证标准的厂商更是仅有0.08%。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台湾食品安全品质研讨会应运而生。3M台湾董事长吴东阳表示,为了支持年产值超过1兆元的餐饮食品产业,主动邀请食品领域的专家以及百余位食品餐饮业者共同后台管理流程中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风险因子。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重建消费者信心,共同迈向食品安全自主管理的环境。
深入解读这篇文章《抹布擦桌超干净?一周细菌达22亿》,作者通过网友『空虚扰我』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常见的误区。即使是我们日常看似简单的清洁行为,其中也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食品安全风险。在保持餐具清洁的我们也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比如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了解食品安全认证等等。这篇文章旨在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